为什么后期孙权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陆逊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不是因为孙权太无情,也不是由于陆逊不老实,而是封建时代的权力逻辑所致 。
其中原因,过了几十年,曾被孙家的后人侧面一针见血地挑明 。
孙权有个堂兄名叫孙贲,而孙贲有个曾孙名为孙惠 。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孙惠担任了齐王司马冏的幕僚,为了劝说这位权倾朝野的长官急流勇退,孙惠曾写出了一篇影响力极大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为什么后期孙权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文章插图
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 。
这24个字,几乎道尽了中国古代封建官场的生存规则,可谓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名利、权位固然诱人,但一旦长时间拥有,那就是一剂剧毒 。
孙权、陆逊的君臣关系,一度被视为佳话,与刘备/诸葛亮的搭档相比也毫不逊色 。
陆逊进入大部分人的视野,是因为夷陵之战,但实际上他早就是孙权的嫡系 。公元200年,虚岁19的孙权接替被刺杀的兄长担任江东之主;三年后,小他1岁、年仅21的陆逊就进入幕府,成了孙权的幕僚 。
虽然陆逊早就小有名气,但在各势力对抗日渐白热化的时代,君主们需要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帮手,而不是金玉其外的名士(这一点跟西晋时区别较大) 。因此,陆逊曾长期被放在地方锻炼,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 。
进入幕府后,陆逊曾经在东、西曹令史的岗位上负责文秘工作,不久后被派到地方,担任了海昌屯田都尉兼县令一职 。
在任期间,他曾漂亮地组织当地应对旱灾,政务治理能力初露锋芒;随后,他又干脆利落地剿灭了会稽、鄱阳的多支叛军,解决了其他人耗时多年都无法应对的难题 。
文、武两方面的杰出表现,让陆逊成功引起了孙权的青睐——他迎娶了孙策的女儿、与孙氏成为自己人,从此成了孙权的心腹 。
陆逊开始踏上“天下”这个大舞台,当然是在公元219年 。这一年,为了扳倒威震华夏的名将关羽、夺回荆州,36岁的陆逊替代吕蒙,担任起麻痹关羽、寻找战机的重任;战争爆发后,他又亲自率军斩获、招纳关羽军数万人,因功官拜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全权负责镇抚荆州 。
两年后,陆逊临危受命、击败被曹操视为英雄的刘备,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东吴政权,让他彻底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也全面晋级为孙权依仗的社稷之臣 。
那时的孙权对陆逊有多信任?
他曾经额外制作了一个玉玺交给陆逊,自己写给蜀汉政权的所有文书,都交给陆逊修改后、直接盖章发出 。
公元228年,为了应对曹魏十余万大军,孙权命令陆逊统领六师、摄行王事,自己亲自执鞭为其开路,甚至还下令百官朝陆逊下跪 。
这种近乎绝对信任的互信关系,即使刘备、诸葛亮也难以匹敌,放眼整个古代史几户再无第二对 。
公元229年,孙权专门为陆逊设置了“上大将军”一职,地位高于三公,有点类似后来李世民“天策上将”的意思;同年,在孙权东巡期间,陆逊受命前往武昌辅佐太子,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全权主持吴军国大事 。
到了公元244年,陆逊被任命为丞相,同时还保留了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等职,出将入相、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权势达到顶峰,可以被视为古代人臣的极致 。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在一年后,陆逊就在孙权的逼迫下愤懑而死 。人生大起大落如此之突兀,究竟是什么原因?
从表面来看,陆逊之所以得罪孙权,是由于卷入了宫廷皇储之争 。
当时,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的权力之争日渐白热化,这就是东吴有名的“二宫之争” 。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朝廷内外的官员也大多纷纷站队、明争暗斗 。德高望重的陆逊虽然反对这种拉帮结派、制造党争的现象,但他坚持嫡庶有别、维护太子正统地位的主张,却也在事实上等同于宣告自己选择了“山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