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一亩地的白芨需要投入多少钱?( 二 )


白及需求量:白及是一种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白及主要用于肺虚久咳、咯血、吐血、便血、鼻衄、外伤出血、痈肿溃疡、烫伤、皮肤燥裂等症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白及药用量逐渐增加 。而且随着对白芨研究和开发利用,白及现在广泛被用作粘合剂使用,现在广泛用于染布的粘合剂,烟头粘合剂 。药用量和工业用量的需求都不断增加,目前白及年需求量约2000吨 。
白及从1990年前的几元到目前的上千元价格,真是应了“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这句话,野生变家种是解决野生药材短缺的必经之路 。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芨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
一 、白芨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 。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芨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芨高33厘米以上 。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 。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 。12月倒苗 。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 。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 。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 。尽管全国有几家公司踏上了组培驯化道路,但由于起步时间短,工作量大,程序流程繁琐,驯化时间漫长,从种子萌发到驯化移栽大田需要2-3年时间(驯化时间短,成活率极低),而从移栽大田到收获又需要3-4年时间 。
3、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4、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3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6个,第四年再增长12个,是典型的成倍繁殖方式 。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三年 。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芨假鳞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4、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白芨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芨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 。而自然晒干须月余 。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透明体 。
二、产地变迁史佐证稀缺
回顾白芨野生资源的稀缺历史,白芨资源灭绝进程历历在目,从北往南一个个产地的资源灭绝了,一个个产地也就消失了 。
可是,真实状况如何?建国60多年以来,我们仅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全国大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如今又过去26年了 。白芨的家底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只能依据地方资料,提供一些相关数字仅供分析和研究:陕西省60-80年代产量30-40吨,最高年产量56吨,而后开始下滑,98年产10吨,99年5吨,2000年不足2吨,如今陕西省已经无资源可采挖 。陕西应该从白芨产地中抹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