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塔为笔,桥为笔架,河为纸,塔侧池为砚,“文房四宝”齐备
村右方风水位的缺失始终是个遗憾 。但人们有解决的智慧 。在村落漫长的发展建设时光里,人们一代一代接力营建水口园林,期待锁住水口而得吉祥 。先是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玉带河畔建成规划宏大、装饰富丽的显宗祠(陈氏九世祖陈皋夫祠),接着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就近取莲花山红砂岩建造龙津桥,并栽植榕树,然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建墨砚塘,两年后又开建风水塔——文昌塔(又称“大魁阁塔”) 。清同治年间,随着玉带河口处的花岗岩石桥——接龙桥建成,大岭村人终于接力完成了水口园林的最后一块拼图 。
据称,这处由祠、桥、塔、树等构成的水口园林,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存的最为完整的乡村水口建筑群,其高低错落,水中倒影,古榕成荫,自成小景,有诗意遄飞 。其中,在人们的想象里,玉带河为纸,龙津桥为笔架,文昌塔为笔,墨砚池为砚,由此构建出大岭村“文房四宝”之境,展示了广府人“耕读传家”的传统 。
先人文饰天地的想像力令人叹服 。这背后,当然有文化力量的支撑 。

文章插图
读书人所取得的“功名碑”
明、清两代,仅就陈氏一族而言,他们出有进士5名,举人17名,贡生15名 。这些人功成名就后,仍然不遗余力反哺乡里 。比如十一世的陈昊元(进士)、陈昊贤(举人)兄弟,师从陈白沙,在家乡讲学著述,推行教化 。他们之后,子孙取得功名者不少 。比如有清一代,就出有进士3名,其中有一门祖孙三代都是举人、进士者,成为番禺有名的书香世家 。
那个时候,大岭村读书人多,有功名者众,闻名于珠江三角洲 。那座文昌塔是村子当时江湖地位的见证:底层门上镶石额刻“作镇菩山”由清咸丰九年(1859年)探花李文田(顺德县人)所题;二层镶石额刻“司命司忠”由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榜眼许其光(番禺人)所题;三层镶石额刻“日月齐光”由清同治十年(1871年)状元梁耀枢(科举时代广东最后一位状元,顺德人)所书 。一座僻远村落的风水塔竟能请得状元、榜眼、探花3位当时的名人亲自题额,这在广东恐怕是惟一的吧?

文章插图
文昌塔为风水塔
与古老时光的邂逅自北宋末年开启人居历史,大岭村一路风尘仆仆,沿着菩山脚一路从东南向西北发展 。从孤岛聚落到形成完整的“山—水—村—田”格局的历史名村,有900多年的时光沉淀斯地 。明、清两代建设留下的吉光片羽,潜伏其中 。与之邂逅,或许就在村落的转角处 。

文章插图
石板街,行走其上,脚不沾泥
古村极安静,甚至不闻鸡鸣犬吠 。漫步于许地街、文明街、中兴街、昇平街、龙津街、繁华南街、安和街等明、清两朝的白石铺砌的街道巷里,往昔的那些故事便可触摸,便可感怀 。
石街与石街(巷)的过渡处的过街楼(或称“门坊”),大多保存完好,如主街的集义门、龙荫坊、菩山第一门等,里巷入口的同文里、同安里、亲亲里、大巷、颍源里、兆和里、永福巷、耀德里、上达巷、凤翔里等,其中许多以红砂岩或花岗岩彻就,风格或华丽,或简洁 。门额上的题名亦文意悠远,或彰显邻里关系,或显示祖源之地,或表达理想,或祈求福佑……先民们的多样的心理诉求,由此可见一斑 。因着这些门坊,脚步穿街过巷,大脑时空穿越,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
- 兰州风水宝地 武汉东湖风水宝地在哪里
- 状元风水宝地 黎塘县民间风水宝地在哪里
- 阳宅风水宝地的朝山讲解 风水宝地双凤朝阳详解
- 住宅风水宝地图片 大龙湖风水宝地图片大全
- 风水师说不能养狗 风水宝地可以养狗吗
- 什么样的风水宝地最好 花都风水宝地在哪里啊
-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品牌广告语
- 横县六味村风水宝地 大化岩滩风水宝地
- 火形山风水 广州火炉山风水
- 莲花地风水宝地的好处 出水莲花风水宝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