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的宝地

文章插图
大岭村与周边地理示意图
菩山脚下的大岭古村(本文专指中约、西约),居民以许姓和陈姓为主 。他们的先祖是如何发现这里的,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是一家老小乘舟而至,开启由中原人到粤人的历史 。
在许氏和陈氏已定居下来的南宋初期,这里还是没有陆路联通的孤岛 。今天村前一字排开的数口大池塘和玉带河,过去曾是一片宽广的浅湖——白沙湖,史载其“湖水汪洋,万顷平镜,滨之均吉”,有水口与狮子洋连通 。村庄所在的地方,是仅高出水面的小面积岗前高地 。及至明代,白沙湖淤积成陆,一些散户和就地遣散的军籍人员在此落户,在清代形成“岳溪村”,并通过跨玉带河的龙津桥与大岭村连通 。

文章插图
村前池塘,原为湖泊之地
许氏和陈氏的先人皆出自官宦之家,有传统文化浸润的背景 。他们选择这僻远之地定居,不是无奈之举,而是文化自信 。后世子孙为他们建祠立碑,就是对他们这种自信的历史回响 。
这处地方有山、有水:南北向的莲花山西侧,恰到好处地南北各分列有东西向的山岗,北列是七星岗,南列为飞鹅岭、唐帽岭,可阻挡冬季的北风和夏季来自狮子洋的风雨强袭,庇护其间的村落 。
最妙的是,大岭村恰在两岗地相峙的谷地中 。从更大的尺度看,村落北靠七星岗西端尽头的山岗——菩山,前望飞鹅岭、唐帽岭,左侧有马鞍岗耸立,右边是白沙湖冲积平原 。按照中国传统风水的基本意象模式,大岭村可是左联马鞍岗(左青龙),前望金鹅岭和唐帽岭(前朱雀),背靠菩山(后玄武)的地方,风水位中仅是右边势矮,“白虎”有缺 。但这里是玉带河汇入砺江之地,为水口,可人工弥补 。
【广州龙脉风水宝地 番禺区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在玉带河与菩山间的大岭村,有半月之弯
这已经足以打动人心了 。再加上村前有水流和缓的玉带河形成风水中的“水抱”格局,且通过砺江连通虎门水道,凭此通达东西南北,与海洋互动;而山前又有岗地、低地有坑田,水边有水田,这样一个可樵、可渔、可耕的地方,足以保证族人的生存 。当然,他们或许还留意到,水落沙出,沙出而成坦,围坦而能成田——村北仍存在的那些广阔田野,就是他们建设麻石大街和祠堂的重要的财富来源 。
就这样,他们择定了这能藏风聚气,可让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宜居之地 。这是传统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村中的陈、许两姓大族还立碑定约,和平共处,由此守护子孙后代的安宁与祥和 。
于是,牛耕晨曦,樵夫夕归,渔歌唱晚,渴饮菩山清泉,饥食珠江蚝生,人们在此诗意而栖 。

文章插图
至今,村人仍有从事捕捞者
半月古村,百年润泽,书香致远村落的建设极为漫长,文化的温润滋养其间,遂因时光而溢美 。
大岭村落局限于菩山与玉带河—大岭涌之间,绕山环水,呈漂亮的弯月形,人们将其形象地概括为“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洋溢着山水的灵动与生机 。村落的内在肌理随山形水系游移,即有岭南水乡的自由式布局,又有较为规整的广府梳式布局:以一条与玉带河—大岭涌平行的麻石古街为主轴,旁生垂直于主街与河涌的里巷,交错而列,状若鱼骨,由此形成“大街-小巷”两级交通系统 。同时,里巷尽头接河涌处,一般就是小码头 。当时,本村所产的鲜果、沙石、竹器、绣品、木材等便通过这一水上交通要道输往各地 。这是据地理而形成的布局艺术 。
- 兰州风水宝地 武汉东湖风水宝地在哪里
- 状元风水宝地 黎塘县民间风水宝地在哪里
- 阳宅风水宝地的朝山讲解 风水宝地双凤朝阳详解
- 住宅风水宝地图片 大龙湖风水宝地图片大全
- 风水师说不能养狗 风水宝地可以养狗吗
- 什么样的风水宝地最好 花都风水宝地在哪里啊
-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品牌广告语
- 横县六味村风水宝地 大化岩滩风水宝地
- 火形山风水 广州火炉山风水
- 莲花地风水宝地的好处 出水莲花风水宝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