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盈利的必经之路,做溢价
生鲜电商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提升溢价,用溢价去覆盖较高的运营成本,保持早期的盈利性 。等到前面说的那些非标化、冷链和配送等各种大小坑都逐渐填满了,才能进行规模化发展,边际成本下降也才成为可能,那时候才具有价格优势,具备了直接打击线下市场的能力 。
要做溢价,只有提升农产品质量,就不得不谈到政府大力提倡的供给侧改革 。关于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我觉得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先生在他的微博上发的“从包子的故事看供给测改革”这篇小文章有必要读一下 。
孙教授有两个看法:首先肯定了需求端已经无法拉动经济发展了,需要在供给侧做文章;其次,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并不是说供给侧提供了适销对路的产品,就一切万事大吉了,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地带问题——中间端 。
这几个观点,套用到目前生鲜农产品行业,笔者很认同 。这么些年来,我们应该对各地一些农产品滞销的新闻都不陌生,但是另外一类消息是进口生鲜农产品的热销,国内的消费者对墨西哥的牛油果、新西兰的猕猴桃、美国的车厘子、澳大利亚的牛肉越来越熟悉了 。
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普遍过硬,价格却越来越亲民了,这是进口农产品销售火热的重要原因 。
相比之下,国内生鲜农产品却呈现出两个极端:低质或高价 。对价格稍微敏感点的农产品,质量低到没保证;对质量要求稍微高一点,价格就不成正比的攀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低质到高价中间,少了一个兼具优质优价特点的农产品环节,优质优价的农产品紧缺,这块市场出现空白,随着中等收入阶级数量的急剧膨胀,这两个极端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所转变,低质向优质转变,高价向优价靠拢,这样供需才会匹配,未来的农产品市场才有可持续性 。
溢价能力,与农产品质量挂钩
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质量 。质量不提升,价格上涨不会被市场认可;但是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吊诡,生产端单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成本会大幅度上升,成本直接推动价格快速上涨 。于是就出现了孙立平教授文章所讲的现象:低端产品卖不出去,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优质产品价格太高,同样会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 。所以,光有供给侧的质量提升,并不能增加农产品市场的总利润,因为核心问题出在中间端——制度成本或制度效率,中间端的不给力,会将供给侧改进优化的效果完全吞噬,将消费升级和生产升级重新打入低价和低质的黑暗地狱 。
供给侧产生质量,质量形成溢价,这是一个链条;中间端产生效率,效率决定成本,这又是一个链条 。所以,事情很清楚,现有的生鲜电商这个领域为何迟迟不见一统江湖的项目出现,原因就是被这两条链子缠住了脖子,溢价做不出来,边际成本也降不下去,只看到源源不断的烧钱,而看不到盈利的终点 。
先讲讲目前的生鲜电商为何做不上去农产品的溢价 。农产品的质量大致由四个主要因素决定:农产品品种、生产环境、管理方式以及成品保存和贮藏 。这几大因素,没有一个是可以被生鲜电商左右的,最懂农产品的是谁,是农产品的主人,有谁会比他们还懂农产品呢?有人说,生鲜电商会营销啊,那也得拿到了好的产品,营销才管用啊 。况且营销搞好了,最后也不见得电商就能完全左右生产商的 。
褚橙和本来生活就是例子,没有好的褚橙,本来生活也无计可施,褚橙出名了,掌控权依然在褚橙自己,褚橙可以和任何电商平台合作,并不会给本来生活独家销售权 。在中国,并不是说谁拿到了好的产品,谁就一定能做好生鲜电商;而是谁能掌控农产品的质量,谁才有做好生鲜电商的基本条件,应该是这样的逻辑 。不能做品控的生鲜电商,注定会昙花一现 。目前的大部分生鲜电商不仅做不高溢价,有些还经常拿低价来打市场,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
- 五大农产品电商模式研究分析
- 淘宝电商4月份淡季 淘宝淡季怎么突破
- 跨境电商骗局揭秘 跨境电商行业7大骗局
- 2016年店铺春季营销推广布局策略解读
- 超市春节生鲜备战计划 生鲜备战双11
- 网上开店一件代发是真的吗
- 电商茵曼获3.24亿投资
- 如何成为电商直播大赢家
- 你可能不会知道 你可能并不知道
- 广州首个空港跨境电商试验园区落户综保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