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生鲜电商应该怎么做

生鲜电商被业界视为电商最后一篇蓝海,自2012年发展元年起,生鲜电商历经4年多的发展,已经筛出一些比较牛掰的选手 。但领衔者却并未领先,大家都在烧钱、亏损严重,如何从亏损漩涡中解脱值得深思 。电商在中国的发展状态可谓如火如荼,生鲜电商被业界视为电商最后一篇蓝海 。自2012年发展元年起,生鲜电商历经4年多的发展,已经筛出一些比较牛掰的选手,但领衔者却并未领先,大家都在烧钱,亏损严重 。生鲜电商究竟该如何发展,才能及早从亏损漩涡中解脱,请看此文的分析 。生鲜+互联网,还能干么?
前一阵有两个消息炸乱了生鲜界:一个是联想佳沃市集CEO崔晓琦再次离职的消息,崔晓琦曾在卓越亚马逊就职,后在凡客担任过COO、总裁 。此后,崔晓琦加入顺丰优选出任CEO,涉足生鲜电商领域 。2015年5月离开顺丰优选,8月进入佳沃市集,12月他再次离开佳沃市集时做出“暂时不会再碰生鲜电商了”的表示 。
另一个消息是上海抢鲜购创始人鲁振旺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上同步发出的自述长文“放弃生鲜电商,很艰难,但是我还能怎么做”,讲述了他自2014年开始调研生鲜电商以及创办抢鲜购项目20个月以来的生鲜电商经历,从无到有到艰难到放弃的过程 。

2016年生鲜电商应该怎么做

文章插图
这两位也算是电商领域的翘楚和执牛耳者,并不是行业菜鸟,连他们都对生鲜言败,着实打击了很多正要投入此行以及还在里面扑腾的人 。
【2016年生鲜电商应该怎么做】那生鲜+互联网还能干么?无数对生鲜憧憬的人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 。
别把盈利当儿戏,补贴引流还是算了
生鲜电商存在一些众所周知公认的难点,比如非标准化、冷链运输和仓储的需要、最后到家的配送难题等 。难点是客观存在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投入,没有钱是不行的 。问题就卡在这里,花钱去解决这些问题,钱能不能收回?
最终判断一个项目能不能成,无论表象是怎么样的,本质只有一条:是否能盈利 。从是否盈利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电商的低价补贴引流,形成粘性客户变现的套路已经证明在生鲜领域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
首先非标是拦路虎,因为生鲜非标的特性,直接导致总运营成本高于线下批零体系,线上需求和供应匹配等于是将原来顾客在实体店内自主购物的过程货币化了,价格自然是提高了 。天猫京东为何涉猎生鲜一直没有很大成效,重要原因是传统电商赖以快速复制扩张的基础:标准化难以做到,没有标准化就难以规模化,边际成本就没法下降 。
其次是农产品质量,传统线下的农产品质量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品牌效应非常弱,价格基本成了唯一的质量分级依据,且并不准确如意 。线下的农产品质量如果不想或不能做任何改变,只是将农产品换一个地方卖,将互联网当作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方式是没戏的,顾客在线上买农产品,要么就要比线下更便宜,要么就要比线下好很多 。所以,一个运行成本高于线下的电商市场,用顾客补贴去打,那就是一个无底洞 。因此,只要是对标线下菜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生鲜项目,或者是不渗透到生产端改进农产品质量,只对接到批发市场这一端和消费者端的生鲜项目,无论是2B的还是2C的,都必死无疑 。低毛利低利润根本无法覆盖运营成本,不管规模做到多大 。当然,如果是2VC,那就另说了 。
从长远看,项目最终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边际成本和溢价 。如果一个生鲜项目,有途径使得边际成本下降、溢价提升,这个生意就可以做 。但是前面已经论证过,生鲜电商在早期边际成本降不下来,说明生鲜电商想通过先补贴顾客做大规模后再变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