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调研报告 农村淘宝试点县调查

2015年2月,阿里巴巴将大理州宾川县列为云南首个“千县万村”项目试点县,以开展农村淘宝的“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工作 。
农村淘宝项目在宾川运营一年多来,“下行”(指电商平台商品下乡,让村民购买)渐成规模,农民网上购物热情高涨,2015年宾川县下行销售额为2亿元 。但业界更为期待的“上行”(指村民的农特产品进城)则显得有些冷清,2015年仅为5000余万元,上行和下行逆差巨大 。
为何农户农特产品“触网”却没成规模?农产品进城要迈过几道坎?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人员最近在云南省首个农村淘宝试点县展开调查 。

淘宝村调研报告 农村淘宝试点县调查

文章插图
农民“触网”意识不强
目前,农村淘宝项目在宾川县已有1个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和63个村级服务站 。“小到牙刷、大到汽车,我都帮村民们在网上买过 。生意好的时候,十几平方米的服务站里挤满了人 。”该县州城镇蹇街村服务站合伙人母建秀说,农村淘宝激发了人们的购物热情 。即便如此,仍有农民对淘宝并不“感冒” 。该县宾居镇水沽堤村47岁的农民张鹏海家对面就是一个淘宝服务站,但他从没去那买过东西 。张鹏海说:“我一般赶集的时候就顺手就把东西买回去了,而且在集市上我还能摸一摸,看一看,但在网上就不行了 。”
对宾川而言,电子商务是最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事物,是一个全新课题 。采访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像张鹏海一样对电商这个词很陌生的人并不在少数 。“由于广大群众长期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惯性思维模式,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有一定困难 。”宾川县县长杨泽亮也坦言,该地区干部群众电商意识不强,电商氛围不浓 。
同时,因为宾川是国家级贫困县,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 。据了解,全县无线WiFi、光纤覆盖面未达到100%,不少村民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并不多,给电商发展造成较大阻碍 。“我们家里没有电脑,很多村民还用功能机 。”该县平川镇大凹子村高京城说,村里年轻人对电脑和手机比较熟悉,但很多上年纪的人甚至都不会发短信 。
【淘宝村调研报告 农村淘宝试点县调查】此外,“触网”意识不强还体现在部分农民并没有学会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卖家,更多做的是一锤子买卖 。“做上行很注重商家的信誉,诚信很重要 。”阿里巴巴滇西片区负责人刘桃生说,当地农民在网上买农特产品时走了一些弯路,卖给客户的水果存在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现象 。
在刘桃生看来,培养农民电商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先让农民作为消费者去体验网上购物,这样等他们成为卖家时就会换位思考,为消费者考虑 。
人才缺口大成软肋
除了农民电商意识不强,人才匮乏问题也是当地农产品进城要迈过的一道坎 。在传统销售渠道上,农民只要把收获的葡萄、柑橘等水果大批量卖给前来收购的批发商即可,但做上行却没这么简单 。“一家成熟的网店需要运营、客服、采购等多个环节,一两个人很难成功 。”当地一家电商法人代表杨雪林说,做上行、开网店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就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来运作,不能单打独斗 。
对杨雪林的说法,当地州城镇龙邑村淘宝合伙人王晓辉颇为赞同 。“我也想帮助村民们卖水果,但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 。”他认为,并不是农户只要把水果交给服务站就可以了,后续产业链的完成都需要专门人才来运营 。
“县里电子商务人才稀缺,又因发展空间小,存在人才引进来留不住的现象 。”宾川县农业局局长徐东柱认为,人才匮乏导致该地网店数量少,销量小,无法满足农特产品线上销售的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