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 。
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难以被人们直接感知和把握 。但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会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 。
因此,判断诈骗案件被告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一是要看被告人供述,二是要看被告人实施的客观行为 。
【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

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

文章插图
但被告人供述具有易变性,供述是否可信,仍要看供述与客观行为是否相符 。因此,被告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归根到底要根据其客观行为进行判断 。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