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O2O市场在混战中转型( 二 )


李老师在江苏一个教育机构教英语,去年8月,他通过QQ群看到消息,加入“轻轻家教” 。他告诉南都采访人员,“达到有效课次即可获得现金奖励 。”据他提供的合同显示,达到当月有效课次上限40次,可获得3600元现金奖励 。此外,每介绍一个教师注册即可获得500元奖励,这还不算课时费的收入 。一节课150元,若李老师一个月上40节课,再介绍5位新用户,月收入轻轻松松便可破万 。
高额补贴吸引大量教师用户注册,但高额补贴带来的真的是高质量的师资吗?去年便有报道指出,家教O2O平台入驻门槛低、师资鱼龙混杂,还充斥着一些自称“市重点中学”、“公校在职”教师招揽补习生源现象 。
李老师向南都采访人员透露,自己注册时并没有审核教师资格证,而自己介绍去注册的朋友很多都没有教师资格证,“有些还是小学学历,根本不具备教师资格 。”
南都采访人员致电“轻轻家教”,其公关经理陈婷婷回应称,平台建立早期,教师只需要上传教师资格证照片,面试不是强制的,小学学历的用户是可能注册成功的,但助教会协助核实身份再开课 。她表示,平台在不断完善中,“大概去年年底开始,所有的老师都需要经过电话沟通、面试、试讲三个步骤,并设有评判小组 。”
除此之外,教师们也通过“刷单”、“刷好评”方式获取巨额的补贴,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通过平台授课 。
“我自己本来就有学生,当时是把学生现实中交给我的学费,按照要求,在平台上过一下 。”李老师告诉南都采访人员,学生实际上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平台来挑选老师、购买课程 。
据媒体报道,一名数学老在“请他教”平台上自称有10年教龄,5分好评,其个人信息显示,他总共收了41名学生,从2015年7月8日至9月16日总共70天时间,累计教学达到1926个小时,平均每天教学竟然有不合逻辑的27个小时 。
“跟谁学”一名相关负责人也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去年确实出现过某员工为业绩请亲朋好友滥竽充数的事情,但平台发现后及时做了处理 。
一位博主在新浪微博上发布“感谢梁老师,也感谢请他教这个平台”,而在这条微博下面,还出现了“请他教”官方微博“返现”的评论 。对此,“请他教”创始人、可爱学CEO陈远河表示,当时热火朝天,确实存在“好评返现”、“奖励”的现象 。
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单”
为何O2O家教市场在2015年大热以后逐渐转向冷淡呢?启赋资本的投资总监蒋利平解释,第一是因为去年很多企业加入这个行业,但实际上市场不太容易容纳那么多的人,其次是因为O2O许多品牌选择扩张规模,但如果收入不好,盲目扩张就会带来新的问题,即便融到钱,也没办法支撑,形成一种负反馈 。“家教O2O转冷,还与去年三季度以来一级市场逐渐降温有关,一些项目融资变得不顺畅,加上市场竞争,逐渐掉队 。”
在热浪退潮后,许多家教O2O公司都重新思考,要么寻求突破,要么寻求转型 。“请他教”创始人陈远河和他的团队今年6月宣布退出O2O市场,转而投向幼儿托管领域 。同为家教O2O先锋之一,“跟谁学”和“轻轻家教”则仍然坚守在这个市场 。
“教育和滴滴、外卖不一样,它是低频、高价、重决策的行业 。这个行业烧钱是烧不出来的”,“轻轻家教”创始人刘常科表示,教育是长跑,没有所谓的立竿见影的“突破口”,“得靠日积月累,通过平台的建设,口碑的积累,大数据积累等提高双方匹配的效率 。”
尽管离开了家教O2O领域,陈远河也认同,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期待改变和追求颠覆,但是一个赛道上总有人跑得快跑得慢,每个行业都有兴衰的过程,每个品牌都需要沉淀 。经过一年的重新洗牌,家教O2O市场目前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个新兴行业在面对无数的质疑和问题后,逐渐摸索出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