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数据造假仍是隐患

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打开最后一个红箱之后,整个中国电商行业陷入了海洋 。1分12秒10亿,12分百亿,最后数字定格在912亿 。
其他电商平台也各有斩获,从中国电商的另一极京东到传统零售商代表苏宁、国美,再到跨境的新贵聚美优品、蜜芽等都在各种渠道商刷屏宣传自己的庞大销售额 。
但在这一片歌舞升平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昨天下午时分,终于有消息爆发 。

双11数据造假仍是隐患

文章插图
华为和小米在微博互相指责有刷单和造假,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也在朋友圈宣称,掌握了某厂商销量造假的证据 。
此前手机分类已经经历了激烈的“榜首抢夺战”,魅族率先达到销售额一亿,随后在中午12点的时候,华为宣布华为旗舰店成交额突破8亿,位居天猫全网第一 。而下午四点,则轮到小米发力,迅速跃居整体分类头名 。
2009年,双十一悄然上线,在普及教育消费者的同时,电商数据造假也成为行业蔓延至此的毒瘤,此次手机厂商互撕事件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
数据直接造假
此前当当创始人李国庆曾公开表示:“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了电商的普遍现象 。”
今年曾有消息显示天猫销售锤子手机的预订数据被人为乘以3 。事后,阿里巴巴处理了四名高管理层人员,并承认预约数据经过人工改动 。有分析人士就提出质疑:这种行为在阿里巴巴内部到底有多普遍,对阿里巴巴交易数据的影响又有多大,目前无从得知 。
此前,电商数据造假最严重的灾区集中在团购领域,一位曾从事团购导航业务的业内人士曾对腾讯科技表示:“团购上实体商品的实际销量甚至不及页面上显示销量的十分之一,绝大部分团购网站的后台都是一个单量直接乘上十几甚至上百显示,直到达到一定数额才调回正常显示 。”在他看来,目标自然是为了让销量显得好看,刺激消费者购买 。
这种模式很快被各大电商平台掌握 。
“现在大的电商平台做这种刷量的事情比较少,但一些小的电商平台尤其是初创的电商平台,采用数据直接造假的方式还是存在的 。”一位市场调研机构的内部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 。
在双十一这种“普天同买”的大日子里,电商平台或许不愿也不敢主动进行数据造假,但这的确是电商数据造假最直接的一种 。
自产自销
数据造假在整个电商平台领域确不多见,最常见也最引发关注的造假一直是店家交易造假,即所谓刷单 。有业内人士称,尤其在“双11”这些特殊的时期,电商平台对于刷单的要求就会放松,甚至直接鼓励刷单 。
有史可查,类似刷单现象在传统销售最早出现在国美,在最初和苏宁展开价格大战时,有媒体如此描述:“为了吸引消费者,国美要求供应商提供大量价格极低的促销品,这使国美南京店在7月23日凌晨开业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据说,大门一开,多数涌入的人群都是供应商人员,因为促销品价格过低,’大出血’的供应商无奈之下出此下策——决心将促销品自行抢购回来 。”
类似的刷单行为在电商平台屡见不鲜,一位传统品牌方的销售人员对腾讯科技表示:“一些电商平台为了打价格战,标注的价格比传统渠道要低很多,在给电商平台供货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将货买回来,然后再供给传统渠道 。”
该销售人员同时对腾讯科技表示,除了价格原因之外,刷单行为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现在一些电商平台的推荐位价格相对昂贵,而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采用销量排序,通过这种办法展示品牌的性价比要高于购买推荐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