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被虐 六岁被虐儿童的母亲曝光( 三 )


儿童有自杀念头的可能性远比他们父母想象的要大 。2020年发表于《柳叶刀》的一篇研究报告称,9到10岁的儿童当中,12个里面就有1个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在孩子自杀后会反复想,他们当初如果可以早十分钟到就好了,或者他们没跟孩子吵那一架就好了 。
特雷弗的自杀给认识他的人上了一课 。很多人之前都觉得他是个施暴者,他们并不知道他自己也深受折磨 。对别人有暴力倾向的人往往有较高的自杀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霸凌事件的受害者有可能自杀,但施暴者其实同样也有自杀的可能 。专家指出,儿童抑郁症的内在表现(冷漠、悲伤)常常被忽视,外在表现(暴力、破坏性)常常被一罚了之 。内外表现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病 。和许多施暴者一样,特雷弗同时也是被施暴的对象,有一次,一群男孩按倒他,对他拳打脚踢 。
研究报告称,到13岁以后,有超过1/3的施暴者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施暴者和受害者双重身份的人更容易自杀,这部分人群当中,有近半数尝试过自杀或有过自残行为 。其次,当下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创造了霸凌的新场地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琼·特文格发现,相比于每天上网不到一小时的青少年,每天上网五小时以上的青少年,自杀率几乎要高一倍 。近几年,有的家长在孩子自杀离世后会起诉社交媒体公司,理由是公司的算法诱导他们的孩子一直上网 。西雅图的律师马修·伯格曼专门接这种案子,他稱社交媒体的危害和烟草类似 。
特雷弗去世后,安杰拉在他的桌子上找到了一张愿望清单:
iPhone 12 mini(11月29日,生日礼物)
AirPodsPro耳机(11月29日,生日礼物)
笔记本电脑(圣诞礼物)
染发,最好染成金色/绿色/粉色,我太想染成粉色了!!!(最好在夏天前实现)
……
清单是特雷弗自杀前些天写的,单看这张清单,谁也想不到他会自杀 。
| 儿童抑郁症的研究历程 |20世纪上半叶,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抑郁是儿童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40年代,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斯皮茨在育婴院的婴儿当中发现了不少患有抑郁症的个例,这与他们被母亲遗弃有很大关系 。他说抑郁是“婴儿在特定环境下患上的一种疾病” 。约翰·鲍尔比关于依附性抑郁的论著记录了小孩因为和父母分离,精神受到创伤的案例 。他们一开始又哭又闹,时间长了以后,有的会开始有嗜睡的毛病,再之后,有一部分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70年代,利昂·西特兰和唐纳德·麦克纽提议将儿童抑郁症列为一种独立的诊断类别,两人还提出了确诊儿童抑郁症的问诊步骤 。
儿童即使有自杀的念头,也常常对此闭口不谈 。父母也不愿意相信孩子有这样的念头 。几年前,我朋友11岁的儿子突然暴跳如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陪朋友带他的儿子乘救护车赶往医院 。路上,孩子一开始只是表达愤怒,但没多久,他又因为自己刚刚失控而陷入绝望 。他说:“我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老实讲,我今天上午就在想这些,但我并不会真的这么做,或许吧 。”
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病群体的平均年龄在不断下降 。两项关于学龄前儿童的研究称,他们当中大概有1%患有抑郁症 。幼年患上的抑郁症往往很难根治 。一份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研究报告称,患者当中,童年出现过抑郁症状的,自杀倾向最强,也最有可能为此付诸行动 。
青少年在校期间自杀的可能性更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会面临更多的社交和学习压力 。研究表明,青少年如果小时候被忽视或虐待过,他们自杀的可能性也会随之上升 。收养所的儿童与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相比,也有更高的自杀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