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环城山风水 中山市南外环金字山风水( 四 )


中山环城山风水 中山市南外环金字山风水

文章插图
洛南仓颉园遗迹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洛南县城内东南隅建有“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大门 。一院四进、砖木结构,布局合理 。上为五脊六兽,凤舞龙飞;内有画栋雕梁,宏伟壮观,正殿奉木神牌题为:“仑圣之神位”5字,朱底金字 。大门由县令伊允桢题的“仓圣祠”,苍劲有力 。建祠已逾百年,但保持原貌 。1999年4月1日,正值清明祭祖时节,洛南县阳虚山所在地保安镇热闹非凡,洛南县首届仓颉历史文化艺术节在这里隆重举行 。当地人民又在许家庙村修了一座“仓圣祠”,将仓颉所造的28字重刻,竖碑于祠前,供人瞻仰,以示永远纪念这位文字始祖的千秋功德 。
中山环城山风水 中山市南外环金字山风水

文章插图

然而,如果把上述《水经注》中的记载当做理所当然,而不是自己去考究一番,那么便大错特错了!因为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山海经》中的阳虚之山、玄扈之水并不在这里 。
中山环城山风水 中山市南外环金字山风水

文章插图

在《山海经·中次五经》中,最后几座山就有关于阳虚之山和玄扈之水的记载: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谷柞,草多芫,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食之已垫 。
……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 。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
又东十里,曰良馀之山,其上多谷柞,无石 。馀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 。龙馀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谷柞棘,其草多藷藇蕙,多寇脱 。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琁玉 。
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 。升山,冢也 。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 。首山,?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蘖酿;干儛,置鼓;婴用一璧 。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鷄于下,刉一牝羊,献血 。婴用吉玉,彩之,飨之 。
在记载阳虚之山的西边,有两座“北流注于河”的山:良馀之山(馀水)和升山(黄酸之水) 。
再依据《水经注》中关于“尸山、尸水、良馀之山、乳水、蛊尾之山、龙馀之水、阳虚之山、元扈山(或玄扈山)、玄扈之水”记载,加上《山海经中》“良馀之山和馀水”、“升山和黄酸之水”的记载,考察后如下图所示:
中山环城山风水 中山市南外环金字山风水

文章插图

如上图所示,综合《水经注》和《山海经中》的记载,发源于良馀之山的馀水,以及升山的黄酸之水都不是“北流注于河”,而是北流注于渭河 。然而在《山海经》中,若某一条河流注于其他河流,都会注明称谓,若没特意指出,“河”就是指黄河,没有其他的歧义 。
故《水经注》中,总结的关于《山海经》的阳虚之山和玄扈之水的记载,位置应该是错的!那么,既然《水经注》中阳虚之山和玄扈之水的记载是错误的,正确的又在何地呢?
在《山海经·中此五经》中,苟床之山、首山、县斸之山、葱聋之山、条谷之山、超山、成侯之山、朝歌之山、槐山、历山位置多用“三百里”、“五百里”等距离单位,位置不好确定,大致如下图所示;至于后面的尸山、良馀之山、蛊尾之山、升山、阳虚之山位置,都是几十里的距离,还可以考察一二,位置不会差太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