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格风水 风水卧龙地


“卧龙”与“卧龙岗”


究竟是先有卧龙岗这个地名,诸葛亮才叫了卧龙这个名字 。还是说先有了诸葛亮叫了卧龙,他在南阳的躬耕场所才叫了卧龙岗 。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莫衷一是 。本文就来解释卧龙与卧龙岗的关系 。
一、“卧龙”与诸葛亮
诸葛亮号“卧龙”,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号,号也叫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而美称焉 。”古代某人别号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取其号,一种是别人送上的称号(尊号、雅号等) 。细考历史,诸葛亮号“卧龙”有三个特点:
(一)诸葛亮本人未称“卧龙”
纵观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及其后2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并未自称“卧龙”的名号 。在当前已知的诸葛亮的作品中,诸葛亮对自己有三种称谓:一是称“臣”或“亮” 。如《出师表》开篇即为:“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等;二是自谦为“仆”,如《黄陵庙记》中有“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 。”这里的“仆”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自谦的称呼 。三是称“吾”,如《答李严书》中有“吾与足下相知久矣”,《与蒋琬书》有:“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之句 。
(二)诸葛亮时期号“卧龙”的由来
一是来源于《三国志》,目前所见最早称诸葛亮为“卧龙”的史料是陈寿的《三国志》:“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这是有据可查的第一次称诸葛亮为“卧龙”的 。这里的“卧龙”,显然是一个别号,即是指人名字以外的别称,古人常常以山、以地或特殊地理标示来命名别称,如李白称“青莲居士”,白居易称“香山居士”,陶潜《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即是此意 。
二是来源于《襄阳记》 。《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 。”把诸葛亮别称为“伏龙” 。
“卧龙”与“伏龙”,两者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都可指隐居求志的青年才俊 。但与“卧龙”比起来,“伏龙”另有“降伏”的意思,明显不适合躬耕南阳时期的诸葛亮 。“卧龙”与“伏龙”同时存在,也说明了在诸葛亮及其身后的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号“卧龙”,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只是其个别好友及文人雅士之间称之 。
二、卧龙岗的“卧龙”地形
南阳盆地形成非常早,90年代在境内出土的大量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化石,距今约1亿年以上 。由此可知,早在诸葛亮躬耕南阳之前,卧龙岗的冈峦山川大势已经具体的存在 。自战国以来,受阴阳五行和风水理论的影响,通常把地表上连绵起伏,地中生气相贯通的山脉称之为龙脉,并根据山脉的形态和地形大势把龙脉分为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卧龙、隐龙、腾龙、领群龙等九种形态 。其中“卧龙”的描述是“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
对于卧龙岗的地形,史料中是这样描述:“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 。近观卧龙岗,北靠雄峻挺拔、气势磅礡的伏牛山,南频蜿蜒回环的淯流锦带,如龙盘虎踞,符合风水龙脉的“卧龙”特征,故当时的名人雅士以其躬耕之地的地势特征别称诸葛亮为“卧龙”是完全成立的 。
三、卧龙岗土质特征与民间“龙脉”传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