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能否拯救步入“中年危机”的电商

VR , 毫无疑问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另一个足够激动人心的革命性科技产品 , 就连刚刚过去不久的浙江省高考作为都将VR作为作为选题 , 可见VR虽未普及 , 但已声名远扬 。当然 , 由于VR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 其也被各行各业所看好 , 比如游戏娱乐产业早已先行一步 , 由HTC Vive、Oculus Rift所领导的游戏VR设备正在被业界热捧 , 包括三星、索尼、小米、华为都在积极布局VR产业 , 而谷歌还推出了名为“Daydream”(白日梦)的VR平台 。以目前VR技术而言 , 除了游戏产业能够落地之外 , 另一个VR+电商领域也同样具备很好的契合度 。个人认为这个所谓的契合度 , 除了VR+电商有足够的卖点之外 , 因为早期VR技术不够成熟 , 导致其在一些工业和医疗、教育等拥有较高标准的领域并不具备推广普及的条件 , 而电商和VR的结合因为技术实现难度低 , 并且容错率足够大 , 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
当然 , 这种结合也是有着极为迫切的现实需求:因为电商行业已经开始步入中年危机 。电商不惑之年的危机:流量红利的结束
回顾过去几年 , 中国互联网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而这种变化已经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延伸至娱乐、办公、出行 , 乃至于消费 。而这其中 , 互联网对于消费方式的革新堪称是卓有成效 , 以阿里、京东为首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已经在整个社会消费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犹如人的上老病死一样 , 电商行业经过了一段甜蜜的岁月之后 , 其增长也在逐步放缓 。从2015年开始 , 阿里电商业务GMV增速不断下滑 , 2015年Q1季度 , 阿里GMV(交易总额)为6000亿人民币 , 同比增长40%;Q2季度GMV为7870亿人民币 , 同比增速为34%;Q3季度 , 阿里GMV达到7130亿人民币 , 同比增长28%;Q4季度 , 阿里GMV为7420亿 , 同比增24% 。从阿里2015年的GMV表现来看 , 同比增速下滑已经不是个例 , 几乎预示了电商行业增速放缓的趋势 。同样 , 京东的GMV同比增速也基本呈现放缓的趋势 , 虽偶有波动 , 但并不影响整体趋势的判断 。而易观智库的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电商增速从2015年的116%降到现在的33.9% 。

VR技术能否拯救步入“中年危机”的电商

文章插图
在电商业务放缓的背后 , 其正是国内互联网网民渗透率逐渐饱和 , 互联网流量红利用尽的现实 。电商市场由增量转变为存量 , 依靠增加用户规模从而刺激增长的方式已经不灵了 , 流量市场成为了一个近乎零和博弈的困境 , 对手每增加一个客户 , 也就意味着自己要减少一个客户 , 这样刺刀见红的场景其实已经在智能手机市场提前上演了 。
对于电商行业而言 , 深挖单个用户价值 , 提升客单价或者提升用户的消费频次将会成为其另一个增长点 , 而这个动力来源就是体验式消费 。量变到质变:体验式消费成为痛点
何为体验式消费?这其中我们需要提取一些关键字 , 比如“体验”一词 , 所谓体验就是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感 , 将休闲娱乐作为消费内容注入消费之中 , 通过塑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来提升消费品质 , 例如万达广场堪称是体验式消费的典范 。如果不从商业角度分析 , 仅从普通用户感觉角度出发 , 关于线下商业和线上电商之间的不同往往集中在体验这一环节 , 电商渠道胜在更加的实用 , 便宜的价格、琳琅满目的商品、轻松快捷的购物体验;而线下渠道则是在体验式消费上占据制高点 , 用户不仅可以看 , 还可以试穿、试吃、试玩等等 , 将体验作为消费核心 , 而不是价格之类的 。这正是消费升级的最佳体现 。体验式消费在电商端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融入VR技术 , 通过VR重构传统电商的消费观念 , 逐步迎合正在崛起的中产经济 , 纵向深挖用户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