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基础体温 女性基础体温表格( 三 )


2、温煦与凉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 。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②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③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
发挥温煦作用的气是人身之阳气,《医碥·气》说:“阳气者,温暖之气也 。”若阳气不足,产热过少,则可见虚寒性病变,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如《诸病源候论·冷气候》说:“夫脏气虚,则内生寒也 。”
发挥凉润作用的气是人身之阴气 。阴气具有寒凉、柔润、制热的特性 。体温的恒定、脏腑机能的稳定发挥及精血津液的有序的运行输布代谢,虽都与阳气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但都离不开阴气的凉润作用,是阴阳二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对立统一的结果 。若阴气的凉润作用减退,可出现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等脏腑机能亢奋、精血津液代谢加快的虚热性病变 。
3、防御作用
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也可以驱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 。因此,气的防御作用十分重要 。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说明气的防御功能正常,则邪气不易入侵 。《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
若气的防御作用低下,势必不能抗邪,邪气易于入侵而发生疾病,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当邪气入侵人体某一部位时,机体正气就会聚集该处,发挥抗御邪气、驱邪外出的作用 。因此,气的防御功能正常,则邪气不易入侵;或虽有邪气侵入,也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于治愈 。气的防御功能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
4、固摄作用
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具体来说,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为:①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②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规律地排泄,防止其过多排出及无故流失;③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
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则有可能导致体内液态物质的大量丢失 。例如,气不摄血,可以引起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可以引起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呕吐清水、泄泻滑脱等等;气不固精,可以引起遗精、滑精、早泄等病症 。
5、中介作用
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在它们之间充满着气这一物质 。气充斥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成为它们相互之间联系的中介 。
人体之气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气是感应传递信息之载体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通过在体内升降出入运行的气来感应和传递,从而构建了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 。外在信息感应和传递于内脏,内脏的各种信息反映于体表,以及内脏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皆以人体内无形之气作为信息的载体来感应和传导 。例如脏腑精气盛衰可以通过气的负载和传导而反映于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内部脏腑之间可以通过经络或三焦等通道,以气为载体传递信息,加强联系,维护协调 。再如,针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等刺激和信息,也是通过气的感应运载而传导于内脏,达到调节机体生理活动协调的目的 。因此,气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是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