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殿,最先看见殿内阳光照射的部分,历尽沧桑斑驳的地面、森森而立的殿柱与碑碣 。进入高大的殿门,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抬眼望去,雕塑群高大、庄严、生动;木构梁架上的彩绘,色彩艳丽,美轮美奂 。
义县文物局局长王飞告诉记者,奉国寺是中国古代保存至今,最为宏大和最为完整的单檐木构建筑,殿内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彩绘泥塑造像群,它的价值体现在建筑、木构梁架上的绘画、雕塑、石刻、壁画等多方面 。
据王飞介绍,大雄殿内遗存的建筑彩绘约4000平方米,主要绘于大雄殿梁架及斗拱内侧及内槽斗拱上,全部为辽代原作 。这批彩绘不仅年代早,而且数量多,保存完整,艺术价值极高 。彩绘内容包括飞天42幅,莲(荷)花、牡丹、海石榴等若干幅,其中,飞天在我国古代建筑彩绘中极为罕见,在建筑艺术史和美术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物鉴赏家杨仁恺先生在《中国书画》一书中评价辽代彩绘时指出“奉国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绘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夺目,其中的飞天造型特佳,犹存唐代风标,甚为稀见 。”
王飞说,奉国寺大殿出檐深远,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与南方建筑比较夸张的飞檐转角相比,奉国寺大殿屋檐更为平缓,体现出北方辽代粗犷而厚重的风格特点 。
(小标题)广袤的辽西腹地为何建有皇家寺院
谈到奉国寺,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兴建这座建筑的历史背景,那就是雄踞中国北方两个多世纪的由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 。魏晋之前,契丹人已经居住在今天的内蒙古、辽西一带,与中原政权屡有战争冲突 。不过,也就是在常年的部族冲突中,契丹人逐渐吸收了汉文化的影响 。据《辽史》记载,契丹人早就宣称他们是黄帝或炎帝的后裔,与汉族等其他中原民族一样是炎黄子孙 。他们至少在唐代末年开始就以汉化为重要国策,有意愿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
公元907年,唐代结束,中原大地开始进入“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 。也就是这一年,史称辽太祖的耶律阿保机被拥立为契丹国主 。
那么,这座距今整整千年的辽国皇家寺院为何选址义县小城?历史学家和考古界专家对此有多种说法,这也是学术界多年来一直争论的话题 。但其中公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奉国寺为辽国第六位皇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为缅怀母亲萧绰(字燕燕,人称萧太后)所建 。
萧绰即是在戏剧舞台上为后人所熟知的萧太后,为辽景宗的皇后、辽“四朝老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历史上是辽国非常有才略、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 。当时,因景宗皇帝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 。即史载为:“及即位,婴风疾,多不视朝 。”因此,处理朝中军政大事,多由皇后萧绰代理 。这就是《契丹国志》卷六所记载的“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 。
辽乾享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二十四日,景宗皇帝逝世,他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即圣宗 。萧绰被尊封为“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 。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
义县,辽称宜州,居辽中京(大定府,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之东,正是承天太后萧绰的出生地,也是其家族封地,又是皇帝册封的皇族头下州(城)的风水宝地,更是辽国皇帝朝拜五大镇山之一的北镇医巫闾山(辽陵祖陵)的必经之地,在当时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 。因此,圣宗皇帝才会选址于白狼水(今大凌河)、闾山西麓的宜州城外风水要穴,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奉国寺 。
- 南沙金洲裕兴旧改2019 南沙裕兴风水
- 河流对住宅风水的影响 人工河在风水中的影响有哪些
- 风水镜 洗脸盆风水镜
- 北大教授讲风水与人居环境 北大易经风水教授于希贤
- 客厅财位示意图 铺地面有什么风水
- 阳宅发财最快的风水 古人发财风水术语
- 两个字寓意好的名字 两个字风水好的微信名称
- 茅山风水志 茅山 风水
- 天花板的风水问题 天花板的风水讲解图
- 家里风水好的植物和花 家庭风水最好的花是什么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