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文章图片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文章图片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文章图片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文章图片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文章图片


法国摄影师镜头下1980年的中国:那时人们笑容淳朴,贫富差距很小!


1
都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 , 是最具浪漫色彩的年代 。
那个时候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 , 也没有智能化的科技环境 , 但人人都有精气神 。

不过大部分人对新中国前30年的记忆都是黑白色的 , 若不是了解了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 , 我恐怕也很难想象到 , 原来旧社会下彩色的中国是那么唯美 。
巴贝是最早一批使用彩色胶卷记录中国的摄影师 , 自1973年以来 , 他先后访问中国20多次 , 拍下了一部名为《中国的颜色》的相册 。
里面大概有300多张相片 , 涉及了中国的20多座城市 , 时间跨度长达46年 。
巴贝说:“我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的成长 , 也保存了一代人珍贵的回忆” 。
那个年代人们的贫富差距很小 , 大家都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 跟现在完全不同 。
若跟随巴贝的镜头回到过去 , 或许我们都能从中看见儿时的身影......

2
巴贝出生在墨西哥的一个外交官家庭中 , 在父母的影响下 , 他从小就喜欢与别人交流 , 还喜欢听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 。
当时他就想 , 如果能把每个人的生活瞬间记录下来 , 那该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 每个镜头下都是一段故事 , 每段故事的背后又有一个鲜活的灵魂 。
因此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 ,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摄影专业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大学毕业后 , 年仅25岁的巴贝早早地就成了马格南图片社的成员 。
布鲁诺·巴贝经常跟着社团去往世界各地旅游、拍摄 , 作为艺术家和发现者他曾见证过无数次历史重大事件 。
他的镜头足迹遍布五大洲 , 可他并不喜欢“战地摄影师”的标签 , 他只想用最简单的镜头 , 拍下最温暖的故事 。
于是1973年9月 , 巴贝无意间开启了与中国的邂逅 。

当时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来到中国参加访谈 , 而巴贝作为随行记者 , 第一次踏进了这片土地 。
他用相机记录下两国元首会面的珍贵历史瞬间 , 直到多年以后 , 这个镜头仍然弥足珍贵 。
“大部分摄影师都会以拍景色为主 , 拍人在那个年代里并不流行 , 可两国元首会面的镜头 , 又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 我一直在反思 , 什么才是真正该拍的东西” 。
访谈结束后 , 巴贝延长了签证停留的期限 , 他想趁此机会深入中国 , 再多拍一拍属于中国的色彩 , 也好试图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 。
可谁知 , 当他把镜头转向中国的大街小巷时 , 他瞬间明白了这么多年来 , 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
在翻译的引导下 , 他先后去了南京、大同、苏州、无锡 , 还有上海等地方 , 一边赏景、一边拍摄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无论是国内摄影师还是国外摄影师 , 能用彩色胶卷拍摄中国百姓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 不过巴贝就是一个例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