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京东、亚马逊、一号店等综合电商平台加快布局生鲜O2O,携流量傲视天下;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等垂直生鲜电商不再偏安一隅,开始“走出去”攻城略地;此外,以D Mall为代表的后起之秀,通过拉拢线下商超杀入生鲜战场,来势汹汹 。
在O2O浪潮的推动下,生鲜电商开始跨入“战国杀”时代,竞争将更加残酷 。
那么问题来了,进入O2O火拼时代,生鲜电商将要面临哪些死穴?

文章插图
1.模式过重,站风口上也飞不起来
目前,生鲜电商普及率刚过两成,线下渠道还是消费者首选 。渠道下沉成为生鲜电商的一门必修课 。然而,线下布局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 。目前有生鲜电商在线下环节,供应、冷链、物流、门店等全部亲力亲为,以期形成闭环,抬高竞争壁垒 。这是非常重的模式,投入成本大,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很难做精做专 。“轻快”是生鲜电商的突破口,这种“超重”模式,对于盈利困难的生鲜电商,极有可能造成“经营不能承受之重”,一旦某个环节崩溃,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想要飞起来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
2.资金不足,烧钱过后难以为继
对O2O的烧钱大战,看官们已经见怪不怪,你不烧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O2O的 。生鲜电商还处于市场普及的初级阶段,培育市场、烧钱圈地在所难免 。但众所周知,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行业泡沫的刺激,融资寒冬已然到来,投资商越来越谨慎,想要拿到投资不再像2014年那么容易 。如果生鲜电商自家粮草储备不足,极有可能陷入资金困局,难度寒冬,等不到春天 。
【生鲜电商将要面临哪些问题】3.有需求无购买,烙大饼却没人吃
高频、刚需、市场容量大、电商仅存的“处女地”……从诞生之日起,生鲜电商就与这些诱人的字眼捆绑在一起 。但生鲜电商的高死亡率证明,这些“优势”并没有让生鲜电商过上好日子 。
企鹅智库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生鲜电商普及率还很低,只有两成的消费者表明在网上买过生鲜,而对网购生鲜完全不感兴趣的却接近三成;接近五成的调查对象表明没网购过生鲜但有兴趣尝试,这是生鲜电商的主要潜在用户,但转化难度不容小觑 。
与此同时,生鲜的高频购买习惯远未形成: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偶尔购买的用户占高达65.8% 。
可见,生鲜的高频次消费并非通过电商渠道产生,“有需求,无购买”将继续成为生鲜电商难啃的硬骨头 。
4.难以差异化,“有产品,无品牌”
不像数码产品、服饰等产品,农产品本身差异化并不明显 。对于生鲜电商来而言,生鲜产品主要依赖上游供应商 。而供应商无法做到只给某家生鲜电商“独供”,即供应商可以同时供应多家生鲜电商;同一种生鲜产品,供应商A可以提供,供应商B也可以提供,产品差异不明显 。比如,众生鲜电商都在卖同样的新西兰奇异果,对消费者来说,唯一的差异就是价格 。
生鲜产品的品牌属于产地或供应商,不属于生鲜电商 。因此,“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局,对生鲜电商来说,很难塑造品牌 。而一些已经小有名气的生鲜电商,也还是停留在营销层面上,产品的权重并不明显 。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让消费者记住的产品很难产生粘性,而没有品牌能走多远?
5.服务跟不上,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生鲜O2O的核心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三郎看来,生鲜O2O的核心在于让用户可以最低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 马云等电商巨头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 青岛跨境电商试验区线上线下平台启动
- 2017年Q1汽车电商微信指数排行榜
- 腾讯入股印度电商Flipkart
- 跨年境电商 跨境旺季就要来临
- 做好跨境电商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知识
- TikTok电商短视频智能生成工具如何使用?
- 想做好汽车电商别犯五大错误
- 2017最受欢迎快递出炉
- 热闹的“黑五”并不能改变跨境电商的命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