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该如何选品( 二 )


3.根据资源来定位选品品类
对于绝大多数进口跨境电商的卖家来说,最难的就是“我要卖什么商品” 。销量大的商品,竞争店铺太多;价格高的销量又上不去;太小众长尾的又怕找不到客户,是一个非常头疼的事情 。
实际上,卖家在选品时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即卖家自身的资源,如果有雄厚的资金就可以大批量采购工厂货品,如果是中小卖家,就尽可能围绕自己熟悉的品类或者有良好货源的品类 。
还有,公司人力资源储备方面是否有优势,比如你要进入母婴类,公司有没有母婴商品的经营经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有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不是说非得要这些经验,但至少试错的几率比较小 。
另外,卖家要从影响买家购买的因素来考虑,即物流速度、价格、服务和质量 。因为品类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价格、物流方式等一系列环节 。
4.根据平台模式来选品
而具体选择何种商品,不同平台上的买家也会有所区别,这与平台的特点及规则有一定关系,比如第三方平台或者是独立平台 。一是以供应链见长的“懂”货的电商,他们布局较早,在货品选择、销售上更具优势,这类平台如网易考拉,主做精品;二是以流量见长的企业,这种企业平台的流量很多,可以将用户流量转变为购买力,如京东、淘宝全球购,这类平台的卖家选品广度和深度、宽度都比较大;三是帮助用户做商品发现的企业,哪些商品值得买,哪些商品更具有价值,比如洋码头和小红书,通过社区反馈的需求来精准选品 。
所有,必须根据平台的模式来决定商品线的宽度和深度:
1)商品线宽度
必须充分研究该类别,拓展品类开发的维度,全面满足用户对该类别商品的不同方面的需求,拓宽了品类的宽度同时,也提升了品类的专业度 。选择商品时,应考虑该品类与其他品类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关联销售度和订单商品数 。
2)商品线深度
每个子类的商品数量要有规模,品相足够丰富;商品有梯度(如高中低三个档次),体现在品相、价格、分量等方面;挖掘有品牌的商品进行合作,提高品类口碑和知名度;对目标人群进行细分研究,开发针对每个目标人群的商品 。
目前从模式和选品上,个人比较喜欢网易考拉的精品+自营模式,缩短供应链条,并不断溯源 。在选品上,从爆款到逐渐丰富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并由单纯的商品销售,逐步深化为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引导 。
5.根据客户需求选品
跨境进口零售B2C或者海淘C2C的模式都是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核心 。平台卖家是进行供应导向还是需求导向?之前,几乎所有跨境进口电商都存在同样一个情况,就是消费者并不能够去指引这个卖家,而是卖家指引消费者 。如何做好选品,其实就是让需求进行导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卖家就需要给什么,而不是我供应什么,然后让消费者自己挑选是否有需要的东西 。相反的是,要让消费者从“能买到什么”到“想买到什么” 。
另外,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选品要满足用户对某种效用的需求,比如带来生活方便丶满足虚荣心丶消除痛苦等方面的心理或生理需求 。从商品的角度看,选出的商品,即在外观丶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符合目标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商品 。由于需求和供应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选品也是一个无休止迭代的过程 。
艾瑞报告还显示,大多数跨境网购用户有购买需求,但过半数无明确目标,也就是想买东西却不知去哪里剁手,这需要市场要进一步培育和引导 。报告显示如小红书和什么值得买等导购类网站是用户了解和访问跨境网购站点最主要的途径 。此外,用户访问网站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自主搜索、直接输入网址、个人收藏夹等方式的比例途径也比较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