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蝴蝶效应扩至全球 。
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或可让欧洲企业重振雄风,而阿里巴巴则成为这些企业的救命稻草 。过去从观望双十一,到如今积极参与,欧洲企业的态度已经给出了答案:
他们认可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更是对中国相对成熟的电商模式充满好奇、渴望和强烈的参与意愿 。如果说过去的零售商业模式由欧美主导,那么未来改写零售商业模式甚至树立行业标准的,则将是以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为首的三大电商巨头 。

文章插图
来自德国的零售商ROSSMANN(罗斯曼)和另一家日用品销售巨头DM(直译为药妆品商店,已注册为连锁品牌)正是被阿里巴巴巨大的销量和客户流量所吸引 。
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1207亿元的总交易额再创新高,在阿里巴巴的一片欢呼声中,大洋彼岸的德国企业正在绞尽脑汁,试图用更快的速度和方法融入并打开中国市场 。
这是欧洲企业的一个缩影 。小编在德国采访一些中小企业时发现,无论是快消品、服装鞋帽还是食品、消费电子产品、旅游景点等诸多欧洲企业,他们都无一例外盯住了中国市场 。
德国零售商入驻天猫的背后
刚刚结束的双十一,作为第一家进驻中国电商平台的德国连锁日用品销售商ROSSMANN恰好赶上了双十一这趟快车,在开业初始就取得了不错的销售额 。
小编采访人员获悉,德国另一家日用品销售巨头DM(直译为药妆品商店,已注册为连锁品牌)也即将登陆天猫 。
两家德国知名企业先后登陆天猫,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德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以及零售市场回暖缓慢的窘境 。
数据显示,德国市场6月份零售额同比下滑2.8%;7月零售额较6月增1.7%,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意外下滑,减少1.5%;8月份到9月份,零售额再次走低,下降了1.4%,是两年来最大的降幅 。德国零售市场持续不振,对德国经济将会带来很大影响 。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中国消费者,德国零售市场或更加惨淡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在德国人均575欧元 中国游客在德国消费居首位 。
面对中国消费者,是守株待兔还是主动出击?德国零售商们显然更愿意选择后者,而阿里巴巴则是他们进入中国最好的桥梁 。对他们而言,撬动中国消费者最后一公里,或因与阿里巴巴合作而打破壁垒 。
小编驻德国采访人员发现,参与这场“战争”的还有一家德国零售商ROSSMANN(罗斯曼) 。
DM和ROSSMANN这两家商店,在德国的竞争可谓轰轰烈烈,两家企业之间的店面如同肯德基和麦当劳般的如影相随 。打个比方,城东如果有一家DM,城西必有一家ROSSMANN 。一家推出了新的商品,另一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推出相同的竞争品 。所以这次两家商店同时瞄准中国市场,都试图在中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
日用品商店这一概念对国内消费者可能比较陌生 。起初这种商店主要售卖的是非处方药品,化妆品等商品,来填补药房与传统超市之间的空缺,但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发展,其涵盖的产品类型越来越多,包括了奶粉,保健品,饮料,有机食品等,发展成了规模堪比中型超市的“日用品商店” 。
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其中来自中国的游客更是将DM和ROSSMANN列入赴德国旅游必去的商店 。
以法兰克福主火车站对面的DM商店为例,据小编采访人员观察,来店光顾的客户中,中国游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中国游客热衷购买的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种:爱他美奶粉,鱼油和大蒜素等保健品以及DM旗下Balea品牌的化妆品,还有部分消费者会附带购买一些德国特产的饼干及糖果等小食品 。
- 服饰服装零售店铺横幅标语
- 服装零售商Ascena以21.6亿美元并购Ann
- 未来的智能物流会是怎样
- 零售线上线下 从线下零售进化看淘宝
- 电子商务在线零售广告语
- 百度能否保持巨头地位取决于O2O布局
- 零售企业o2o 零售业进军O2O电商
- 2017年中国电商与零售创新国际峰会
- 54位全球领导品牌CEO齐聚天猫共谋新零售
- 2017年联合利华Q1业绩数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