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量推动下的电商扶贫探索

从2014年底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列入“十大扶贫工程”之一至今,电商扶贫的推进时间并不长,但对于电商扶贫这个新事物,地方政府、电商平台、电商创业者、社会力量却在更早就开始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自特色的电商扶贫之路,最终汇聚成今天的电商扶贫洪流 。其总体脉络可以用四大力量来概述:
一、由各大电商平台推动的电商扶贫实践
平台是中国电商独特的风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竞争,逐渐形成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以及一些区域性电商平台共同发展的生态 。这些电商平台在向农村渗透的过程中,客观上也推动了电商扶贫的实践 。

四大力量推动下的电商扶贫探索

文章插图

(一)阿里电商扶贫实践
阿里巴巴有强大的电商平台,也掌控着优势的电商资源,客观上为农特资源开发、人才培养提供了宽阔的路径 。其电商扶贫实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扶持农村网商 。在200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以在青川县扶持赵海伶、王淑娟为开始,推出了网商培养计划,迅速扶持了杜千里、王小帮等贫困地区的青年网商,支持他们在网上销售贫困地区的农产品 。阿里平台上销售农产品的“新农人”群体已过百万,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 。此后,又通过系统赋能,催生了以江苏睢宁东风村为代表的一批贫困地区淘宝村 。经过几年的帮扶和引导,全国17个省市区,已经涌现出780个“淘宝村”,71个“淘宝镇”,聚集了超过20万户的活跃卖家,网店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淘宝村”就超过30个 。
第二阶段,推动电商消贫 。阿里巴巴2014年10月启动农村综合战略计划,首先实施的是“工业品下行”战略,通过电商来缓解贫困地区商品价格虚高、商品品类不全、假冒伪劣较多的问题 。根据阿里巴巴的测算,电商下乡可以让农民节支约25%,而且节约大量的生产生活时间 。
第三阶段,打造电商生态 。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推出后,农村淘宝经历了星火燎原般的发展,到2015年12月31日,“农村淘宝”已经在全国25个省269个县开业,其中国家级贫困县62个,省级贫困县73个,建立起了13296个村级服务站,招募了1万多名合伙人,旨在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电商在县以下的发展,不仅活跃电商交易,还培养人才,也引入了农村金融工具,从而形成涵盖农村生产生活多方面的生态系统 。所以,农村淘宝进入了2.0时代之后,生态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更突出的战略任务,若能深入推进,必将给贫困地区的电商扶贫带来新的动力 。
(二)京东电商扶贫实践
京东在电商扶贫方面也在“比学赶超” 。其电商扶贫进程大体也有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渠道延伸 。早在2014年春天就开通了农资下乡直通车 。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出炉后,京东随即推出“千县燎原”计划,初期的主要目标是让农村人用实惠的价格买上放心的好东西 。
第二阶段:有序上行 。由于京东是自营平台,其农村电商的推进相对“轻资产”,也带有明显的“卖货”思维 。为了弥补这一战略上的单薄,经由刘强东提出的“3F”战略最终形成京东农村新战略,即把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和农村金融一并解决 。在农产品进城方面,于四川仁寿策划了“枇杷行”活动,京东集采后再用京东的平台物流优势卖出,为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走出去探索出一条“电商扶贫”新路 。
第三阶段:定向扶贫 。以2016年1月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正式签约为标志,京东的电商扶贫不再打“擦边球”了,而是要专心专业起来,要在全国选200个县开展专门的电商扶贫,主要内容包括招募贫困家庭劳动力到京东就业、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完善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