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卖身”宣亚的待解之谜( 二 )


直播行业正在过冬 , 大环境的降温也导致人们对行业公司的存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 , 融资难度变大 , 映客的价值是否一如既往?
尽管不论是布局短视频 , 还是涉水“直播+” , 映客都在尽其所能地释放价值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同样甚至更高的价值 , 在当下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吗?
70亿的高估值给映客戴上了独角兽的光环 , 同时也成为映客继续融资的阻碍 。
映客成立于2015年3月 , 最初上线时 , 就获得了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11月 , 映客再次获得赛富基金领投 , 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2015年12月 , 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 。2016年1月4日 , 昆仑万维向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 , 取得18%的股权 。其后 , 公司将映客股权全部转让给全资子公司昆诺赢展持有;9月21日晚间 , 昆仑万维公告 , 公司拟出售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 , 售价为2.1亿元 。而在此期间 , 映客的估值足足涨了十余倍 。
当时令人激动的高估值 , 成为了映客继续融资的障碍 。有行业人士指出:“很少有资本愿意继续将更多的钱投给已经讲不出更多故事的移动直播 。上市面向二级市场融资成为映客的最佳选择 。”
宣亚称要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 , 但具体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 而这也是各类重组的最关键点 。
变数二:宣亚能否顺利完成收购?
事件的另一主角宣亚国际的心思恐怕比映客更难揣摩 。
宣亚国际刚刚在2月15日登陆A股市场 , 截至目前 , 上市时间还不足三个月 。若从交易时间来看 , 从宣亚国际上市到停牌 , 期间共交易了37个交易日 。在上市之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便闪电停牌进行重组 , 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意外 。
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 , 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 。公司2月28日公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 , 宣亚国际2016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954.12万元 , 增长20.36% 。对于增长的原因 , 宣亚国际表示为是业务扩大,项目收入增加的影响 。从营业利润来看 , 宣亚国际实现的数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678.39万元 , 增长25.96% 。
当然 , 宣亚收购映客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3月29日 , 宣亚国际与映客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 , 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 , 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 , 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合资公司的具体出资方式、 出资额度尚未确定 。
4月19日 , 宣亚国际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经营范围的议案》 , 将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 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修改为:“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 发布广告;广告信息咨询” 。也就是增加了“代理、发布广告”两项与广告相关的经营内容 。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去年曾表示 , 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 , 通过植入广告来力挽狂澜 。奉佑生分析 , “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 , 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 , 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