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映客与宣亚的联姻除了此前的种种猜测以及这篇细节不详的公告之外 , 并没有一锤定音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当“公关公司”宣亚国际发布预计将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的公告时 , 关于这项交易的种种不解猜测即刻爆发:映客为何没有选择投靠BAT等有钱有资源的大公司?是否有借壳嫌疑?70亿估值背后是独角兽的光环还是无人接盘的无奈?独立直播公司还能否破局?

文章插图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以YY、9158为代表的秀场直播以及斗鱼、虎牙为代表的游戏直播一直占据着直播领域的主流 。秀场模式虽然盈利模式成熟 , 但受制于受众群体 , 规模一直难以见涨;游戏直播则苦于难逃烧钱怪圈 , 缺乏资本加持而难以进一步发展 。
映客 , 作为相对独立的直播平台一度引领着整个行业——最早增加直播美颜功能 , 最早大笔资金投入院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 , 最早提出“全民直播”的概念 。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 , 在移动直播的概念爆发时 , 映客的Android端周新安装量从2016年1月的95万激增到2016年6月的380万 , iOS端则更是从36万激增到140万 。
时局瞬息万变 , 在大公司和其他有着社交属性的平台的夹击下 , 映客遭遇狙击 。“卖身”、“下架”等坏消息甚嚣尘上 , 其与宣亚的绯闻更是把映客的困境放大在舆论风口 。
然而映客与宣亚的联姻除了此前的种种猜测以及这篇细节不详的公告之外 , 并没有一锤定音 。究竟是宣亚收购还是映客借壳上市?如果是收购 , 市值72亿的宣亚如何能有底气吞下去年估值70亿的映客?如果是借壳 , 风声鹤唳之时 , 两者如何通过证监会的关卡?此次交易更牵扯到多米音乐、赛富基金、昆仑万维等投资人的利益 , 如何权衡?
诸多问题待解 , 意味着宣亚与映客的联姻尚无定论 , 充满变数 。
变数一:映客的价格与价值
映客70亿的估值来源于去年9月昆仑万维发出的公告 。公告称昆仑万维将其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出售给光信资本 , 售价为2.1亿元 , 按照该价格 , 映客的估值在当时达到70亿元 。
同月 , 花椒直播完成A轮融资,金额3亿人民币,投资方为首建投、奇虎360 , 估值15亿元 。三个月后的11月 , 龙珠直播作价3.2亿美元卖身苏宁 。显然 , 映客的估值比同行们高不少 。
那段时间是映客的“巅峰时刻” , 也是直播行业的转折前夕 。在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的统计中 , 去年9月 , 泛娱乐直播领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降到了5.99次 , 并开始在这一区间上下徘徊 , 而在此前八个月中 , 这个数据从来没有低于过8次 。
花椒直播副总裁郭鹤在去年12月预测 , 直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期 , 将会迎来一个大洗牌 , “2016年没拿到钱的小型平台 , 尤其是一些小的秀场平台 , 2017年将会迎来集中死亡 。”
话音未落 , 趣直播、微播、网聚直播、猫耳直播、咖喱直播等平台下线 , 直播行业降温、无数中小型直播公司折戟倒闭 。
“只要有流量产生的机制 , 作为流量消耗品的直播 , 就能活的很好;反之 , 一些曾经在移动端突然爆红的产品 , 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交关系维系或巨头输血 , 用户的流失也将进一步加剧 。”一位直播行业资深从业者如是解读直播行业的生存本质 。
- 你为什么要做一个标签明确的“小而美”的店铺
- “五五”普法宣传口号标语句子
- 苏宁阿里拟出资10亿元成立“猫宁电商”
- 肤浅的“网红”思维终非主流
- 滴滴优步“蜜月”之下的暗流
- 母婴电商“荷花亲子”宣布倒闭
- “什么值得买”要IPO
- bilibili取个好听的用户名
- 莆田政府呼应“抓酒驾式打假”
- 天猫双11晚会引众多品牌追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