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投资 资本“火与冰”( 三 )


资本趋冷 , 真伪需求现形
2015年末-2016年 , 市场陆续曝出一些曾备受青睐的O2O企业难以为继宣布关门 , 更多出现的是O2O模式企业的转型 。
对于一些宣布失败的项目 , 很多声音将此归结为“融资未能如期到账” 。
初创企业从建立商业模式、获得现金收入、实现盈亏平衡、实现大规模盈利 ,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尤其是一些模式和现金流更远的情况下 , 探索实践会更长 。很多项目在资本寒冬到来的时候往往措手不及 。
另一方面 , 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面临着扩大规模和增加收入的选择 , 很多企业为保证快速增长和稳定市场地位 , 往往需要一轮轮的融资来维持现金流 。在融资情况变差的情况下 , 这些企业容易陷入困境 。
蒋宇捷分析:“创业者很多时候并没有时时刻刻接触资本市场 , 对市场的冷暖感受得并不直接和强烈 。往往是融资失败的时候才会去调整经营策略 。大多数创业者启动新一轮融资的时间过晚 , 可能只留给自己3-5个月的资金储备 , 在时间上也来不及做有效调整 。”
然而 , 融资失败是否是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
有受访者直指:“资本只是推动力或者是要素 , 不是主要原因 。客户给企业的价值能不能把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覆盖住是核心 。如果能覆盖住、资本能不能续上就不会成为决定因素;否则 , 钱就变得很重要 。”
多位受访者表示 , O2O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服务领域 , 过去两年多的创业中 , 很多O2O模式实质上降低了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 。
“做O2O不要做无中生有的东西 。做移动互联网不能影响原有各方的服务体验 。降低服务体验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刘常科认为 。
融资放缓的市场环境中 , 投资人对被投企业有何建议?
蒋宇捷认为 , 还没有融资计划的创业公司要及时梳理现金流 , 如果资金不足以维持10个月以上 , 就要迅速展开融资计划 , 同时进行开源节流、加快推进能够产生现金收入的业务、减少没有意义的人员和资金投入;有融资计划和正在融资的公司 , 要加倍重视和加快推进融资计划 , 在时间、确定性、高估值和融资金额之间 , 选择那些时间短、确定性高和融资金额较大的方案;无论是否融资 , 都要审视自己的业务 , 建立商业模式和产生现金收入难度过大、时间过长的公司要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和规模 , 转向去做一些业务更加稳健、市场接受度更高的方向 。
蒋宇捷表示:“高频次、强需求的服务领域 , 是最适合用O2O的方式运营的领域 , 比如打车、外卖、餐饮、旅游、房产 。这都是衣食住行相关的领域 , 涉及用户必须使用的方方面面 , 这里势必有一些O2O的线上化企业连接线下的服务 。”
如今 , 投资机构对O2O生活服务项目普遍持谨慎态度 。
前述已关停O2O项目的参与者对采访人员说:“2014-2015年 , O2O的概念被热炒 , 带来了估值的虚高 。这个行业有很多重的地方 , 导致项目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 投资人也开始变得理性 。理性之后 , 市场开始需要有一些实打实的东西 。”
“的确现在投O2O项目的机构比较少 。2014-2015年O2O比较火热 , 大家在这一块投了很多项目 , 热点过后投的少是自然的;O2O本质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 而不是技术的创新 , 所以在领先者产生规模化效应 , 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后 , 后来者往往较难以颠覆;还有O2O领域出现了很多投资失败的案例 , 对大家来说是一个警示 , 也让大家对O2O持相对冷静的态度 。目前整体资本市场相对寒冷 , 这样的情况下 , 大家会比较谨慎 。”蒋宇捷告诉采访人员采访人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