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之后饿了么的三个图谋

来自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12.5亿美元融资 , 让饱受丑闻困扰的饿了么瞬间迎来了逆转翻身的可能 。从饿了么方面近期释放的信号看 , 获得强力“补血”的饿了么 , 未来很可能再次放出新一波补贴大招 , 不仅为了烧回近期C端市场因央视“3·15”曝光而丢失的份额 , 也将借助蚂蚁金服优化其B端配置 , 增强对餐饮商户的黏性 。此外 , 近期投资黄太吉的举措 , 也传递出饿了么将再度延伸产业链布局占位 , 为下一步吸引金主做铺垫 。
复燃补贴C端抢订单
央视“3·15”曝光过后 , 为挽回C端消费者 , 饿了么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仅推出包括餐厅后厨直播在内防止“黑外卖”的7项措施 , 更在两周内下线了21305家存在餐厅资质及相关信息欠缺的问题餐厅 。尽管如此 , 饿了么的订单量仍然受到巨大影响 。据饿了么旗下蜂鸟众包配送员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从今年初开始 , 接到的饿了么配送订单就开始下滑 , 而“3·15”曝光之后 , 接单量更是大幅下跌 。一位一品三笑餐厅工作人员也表示 , 目前店内的外卖订单相比饿了么被曝光之前下滑明显 , “比之前减少了一半还多” 。

补血之后饿了么的三个图谋

文章插图
此前因盲目烧钱快速扩张而引起的外卖平台对商户和消费者B、C两端都黏度极低的遗留问题 , 在饿了么丑闻事件的催化下被进一步放大 。和平里地区一家小型餐厅负责人表示 , 之前该店只通过饿了么接外卖 , 一方面是为了减少高峰期的产能压力 , 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外卖成本 。“出事后 , 饿了么的订单少了很多 , 我们现在就上线了美团外卖 , 电话订也行 。”此外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字号餐饮连锁企业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报料 , 品牌商家入驻饿了么之后 , 本来每月都会收到一定的平台补贴 。可“3·15”之后 , 饿了么内部人员变动频繁 , 导致与商家之间的业务沟通脱节 , “饿了么方面负责与我们公司对接的人员换了好几个 , 平台对企业的补贴也不能按时到位” 。
对此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饿了么丑闻事件已经影响了饿了么的订单量 , 加之下线数万家餐厅的举措 , 会直接影响到饿了么的市场份额 。因此 , 获得融资后 , 饿了么很可能将再次利用补贴的方式将丢失的市场份额“烧回来” 。另外 , 值得注意的是 , 饿了么属于流量平台 , 商家资源对其市场份额影响很大 。因此 , 挽回市场份额不仅需要在C端烧钱 , B端同样需要 。此番阿里将口碑的外卖业务归于饿了么名下 , 对于补充饿了么市场份额的作用十分明显 。
借力阿里B端争商户
早期外卖平台只重视商家数量的做法 , 不仅给外卖市场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 , 也加剧了平台间的同质化竞争 。不少餐厅尤其是中小餐厅 , 虽然依赖外卖平台却并不依赖某一外卖平台 。虽然在商家眼中 , 不同外卖平台服务质量方面差异明显 , 但为了能够提升订单量 , 仍会选择同时上线多个外卖平台 。而外卖平台C端用户的黏性低 , 也直接导致了B端商家对于平台的黏性低 。
经济专家赖阳表示 , 获得融资的饿了么 , 接下来很可能会在加强对入驻商家监管的前提下 , 提升对各方合作伙伴的服务内容及质量 。事实上 ,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公开饿了么获得融资消息的内部公开信中也明确表示 , 饿了么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将在多项业务上进行深入合作 ,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 , 将与饿了么形成密切合作 。饿了么平台的中小商户、众包配送服务商及个人 , 将可获得蚂蚁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务 。芝麻信用也将为饿了么提供深度服务 。此外 , 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兼COO康嘉也在近期举办的一次餐饮发展论坛上透露 , 未来饿了么会增加餐饮行业咨询方面的功能 , 帮助餐饮企业开发好的IP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