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本身已经变成了“场景”( 二 )


这就是第三句话,分享即获取 。当我们乐此不疲地在微信朋友圈晒嘀嘀打车、易到用车券的时候,你越分享,其实嘀嘀、快的也是窃喜,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客户,成本很低 。刚才包括了白鸦、治全提到他们产品能力的时候,产品真正能够动起来是基于社交的关系,分享的过程当中产品本身具备了连接的能力,真正有效的动起来的时候它是因为我们需要分享,我们想要产品,我们内容本身能够形成极大的吸附和拉动,产品能不能有效地真正动起来,是因为我们的体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需要,而是真实地想要 。为了这个想要,我们会超越价格的敏感性我们能够真正形成基于体验的议价,分享即获取的核心更多的是时候我们去理解我们的社群能力、连接能力、场景能力,能不能形成社群的动力 。所以我们很多人喜欢强调流量,刚才各位嘉宾都已经反复提到了流量的成本居高不下,流量的能力在这个时代不仅是稀缺的能力,更多的时候也表现为有钱人的游戏 。我们多少人能如此任性呢?腾讯是你干爹还是阿里是你干爹呢?为什么今天很多嘉宾都提到:我们的营销费用可能趋近于零?
这是我要分享的第四句话,流行即流量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从来不是被预设、策划、规定的,它一定是被引爆的,引爆就意味着朋友圈的刷屏,引爆就意味着你不知道不好意思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引爆就意味着它超越了传统的转化率的KPI,超越了形成的流量购买的法则,更不用说我们今天不需要在这里讨论的命题 。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传统命题毫无价值,而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真正定义如何去引爆,流行就是流量,流行比流量更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马桶盖轻松突破10万家,快速跃升300万 。罗辑思维我们推的内容基本上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就突破10万以上,为什么?是因为基于这样一种连接关系、信任关系、内容能力,它在更多时候变成了超越我们对于这篇文章本身的定义,它变成了流行,它变成了我们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传播生态和商业生态的流量运营 。罗辑思维作为“马桶伴侣”本身就是新的场景 。理解‘流行即流量’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意识到作为内容作为创意作为策划去驱动我们的产品,产品本身就一定是营销前置 。我们仔细反思是在于我们真的是不是足够地定义了真实新的场景,是不是因此形成了基于这种新产品的新的品类,如果说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刚才白鸦所分享的集客回家礼盒就具备了新品类的能力,新的品类就意味着是一种红利 。我觉得这几天大家都比较关心微信摇一摇周边,不得了,不仅仅是基于O2O的一种应用形态的升级,最重要的是它的易用性让随时随地接入场景成为一种新的入口颠覆,所以微信摇一摇周边虽然现在正在内测,我们能不能获得这种渠道的红利呢?
这四句话希望能够与在座的各位电商同仁们共勉,谢谢大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