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的八大生死抉择

《哈姆雷特》中的有一句经典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然而,在生鲜电商中,有些路可能不管你怎么抉择,都将是一场生死大战 。如果你是生鲜电商的创始人,你会怎么抉择?又用什么理由说服你的团队?
生死抉择一:食材配送方式选择
选项A:众包模式,减少配送费用

生鲜电商的八大生死抉择

文章插图
选项B:自提模式,设立生鲜自提柜
选项C:专业人员配送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
生鲜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主流的几大配送模式有众包模式、自提模式和专业人员进行配送模式 。
所谓众包物流,就是基于“社会闲置力量”来匹配商家外卖订单的模式,以生鲜电商企业为例,就是通过线上发单,平台配送员根据自己工作时间、地点抢单的方式,达成工作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运转模式 。如京东到家和美味七七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然而,众包模式同样存在着固有的问题缺陷:
第一,诚信体系的建立困难,存在接单风险;
第二,众包物流模式容易被复制,相对优势并不明显;
第三,响应速度慢,质量难保证 。第四,配送者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客户都满意 。
对于企业而言,自提模式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生鲜而言,损耗是极其可怕的,卖不出去的只能倒掉 。自提模式采用当天下单预约,在确定订单量后由企业当天集中采购,精准销售,既能减少库存,又能保证一定的时效性 。然而,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当场查验产品损耗程度,不希望不希望产品到手后出现损毁,造成一些纠纷,因此消费者不太接受自提模式;同时,一旦出现几次自提产品损坏现象,客户体验就会直线下降,从而造成客户流失 。
还有一部分生鲜电商采用专业配送团队,然而市场配送需要巨大的人力进行配送,同时不仅人员数量大,还要求配送人员素质较高 。此外,这些固定人员的薪水、培训等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 。无论作何选择,都显得难上又难 。
生死抉择二:物流选择
选项A:全程自建冷链物流团队,保证食材品质
选项B:第三方物流,节约物流成本
基于生鲜产品保质期短、易耗损、易变质等显著特点,生鲜电商的“触网”之路并不顺畅,冷链物流成为制约其后续发展的短板 。
一般生鲜电商或者水果企业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和时效性,会自己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和仓储系统,确保产品从供给面到最后的一公里都能按时按质配送 。像中粮我买网就在今年投入了1亿美元,用于自有冷链物流体系的布局和建设 。然而,自有冷链物流体系成本高,需要分区冷库、冷藏车、冰袋等设备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投入大量的资本 。而很多电商巨头们也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布局自营物流 。
为了节约成本,不少生鲜电商就会寻求第三方物流合作,因为专业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相对良好的仓储和运输、配送等物流操作,能有效降低生鲜电商平台前期成本投入 。但缺点在于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低且难以进行监管,专业化技术人员少,且目前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相对较少,很难满足规模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 。
生死抉择三:O2O体验店选择
选项A:建立体验店,增加客户体验
选项B:不建立体验店,节约运营成本
有人直言,生鲜O2O不仅是生鲜电商咸鱼翻身的必经之路,更是生鲜电商决一死战的战场 。然而,不断曝出的O2O死亡名单,却让很多生鲜电商对O2O望而却步 。那么,该不该建立O2O体验店,就成为了一道生死难题 。不可否认,生鲜O2O的确为生鲜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启发、机遇和出路,但它不是万能的神丹妙药,也不是生鲜电商死里逃生的根本 。如果生鲜电商们只是为了追求O2O而O2O,那就很可能不是Online To Offline,而是Over To Over 。此外,O2O的核心是用户体验,是基于末端用户需求的大数据沉淀,深化体验、增加用户粘度、场景化、社交化的商业运营方式 。而这一战线的投入需要长线的投入,且不可能短期即可获得效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