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祖先图片 胡氏家族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二 )



胡氏祖先图片 胡氏家族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庄园的高大围墙及后门
胡氏庄园呈正方形,边长约200米 。至今保存完好的护园围墙,墙身为块石所砌,厚度近2米,高5米有余,前后园门的门柱、门梁为整块石条镶嵌,宏伟而坚固 。据村里长者介绍,过去的院门,仅正门足有半尺厚,均为铁皮所包,数百斤的重量,以至早晚开闭大门时与门墩摩擦发出的嘎吱声,整个村子都能听到 。

胡氏祖先图片 胡氏家族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杂草丛生的前厅与花园
沿故道,上台阶,我们从侧门进入庄园 。园内建筑由四部分组成:正面是祠堂,左侧是生活区和内花园,祠堂后面是墓地 。庄园里原最高处是胡氏祠堂以及生活区的厅房、厢房以及碾米、酿酒、木工、银匠作坊等几十幢建筑 。如今,除四间居室现还有人居住外,其余均在60年前匪劫火焚中荡然无存 。映入眼帘的到处是散躺着各种形状的石条、石礅和石冠 。不少横卧的石柱、石碑上面,雕刻有“梅、兰、竹、菊”“旱莲花”以及“开仓放粮”“千叟宴”“十八罗汉” 等图案,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人物神态,均刻画精美,鲜活逼真 。能在深山荒野之地,见识如此工艺精湛的大批石雕,真让人叹为观止 。只可惜年陈日久,上面已爬满青苔和小草,一派凄凉 。一株孤零零的桂花树上蝉闹不止,似乎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兴盛与繁华 。
步入另一侧的内花园,园内杂草丛生,树木凋零 。在弯弯曲曲的小径旁,可见一些零散的花木和断壁残垣 。从记载园内修建的碑文得知,胡氏从清咸丰年间始建庄园 。而历代通过水运从石泉、西乡至大楮再运抵丁木坝最多的是成型的石条和各种名贵花木 。有洛阳牡丹、武昌水仙、杭州金菊,更有汉江下游的兰草、文竹、桂花等 。当地有一种传闻,认为胡氏几代人为官、经商,非常有钱,向大山里转移财产时为掩人耳目,船上大量栽植花卉的盆、缸内都装有金银财宝 。当然,运来的花木品种繁多,加之丁木坝群山环绕,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利于植物生长,当时的花园必是百花斗艳、四季常青,楼阁走廊、林荫交错 。但最终,苗汉两族劳动人民几代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毁于一旦,让人扼腕叹息 。

胡氏祖先图片 胡氏家族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胡氏祖先图片 胡氏家族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上图说明:园内断垣残壁以及遗留下的柱礅
根据遗址墙基和石条铺就天井面积、方位的测算,以祠堂为中轴,厅房、厢房应是几进几出的主体建筑 。一二百年前,此地林木茂密,选材方便,当年整个建筑的门、窗、椽、檀、桌、凳、床、椅,均是木制并油漆,这也是造成后来被劫匪轻易火毁的原因 。我们在一幢遗址下还找到一处用石条砌成的地下室,这便是传闻中的“水牢” 。
据村子里的人介绍,这里原是用来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因为有地下水浸入而废弃 。随着胡氏庄园人口的增加,在二十世纪初鼎盛时期,家小、族人、工匠、杂役等已达三四百之众,免不了要出现滋事违规者 。由于当时远离官府,这座地下室后来便成为临时的紧闭室 。庄主就是当地的法官和警长 。
顺着石阶,走过多重墙基来到院后的胡氏墓地,根据旧时“阳出富贵,阴出子弟”的观念,此地的选择当时很有讲究 。山麓前的开阔地,错落有致的几十座坟墓,无论高低大小,墓前都立有石碑 。其中胡氏庄园的高字辈——胡高学之墓不仅高大而且位置居前 。阁楼似的石雕墓碑,高约4米,阔5米有余 。并设有香炉和拜台 。虽然文革期间碑冠、旗杆被掀,仍不失其雄姿 。碑扇上雕刻的仙鹤、松柏、亭阁等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据说当年刻碑工匠多来自湖北、安康等地,庄内还专为他们设立居室安排生活 。有的携妻带子,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