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买买买呀真假 “剁手”买买买

自淘宝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节”促销名义首创至今,“双十一”已经从一家电商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演变为全球制造商和电商深度参与的中国消费者狂欢日 。
自淘宝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节”促销名义首创至今,“双十一”已经从一家电商别具创意的销售噱头,演变为全球制造商和电商深度参与的中国消费者狂欢日 。
变化一: 从“买全国”到“买全球”

剁手买买买呀真假 “剁手”买买买

文章插图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09年“双十一”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仅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达到912.17亿元 。有机构预测,今年“双11”交易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 。
消费规模激增的背后是参与平台、品牌的增多 。除了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纷纷参与竞争,网络平台上的商户数量也迅猛增长 。以阿里旗下平台为例,从2009年到2014年,参加“双十一”活动的品牌从27个增至4.2万个 。
与此同时,消费者从“买全国”延展为“买全球” 。2015年“双十一”,超过3000万消费者在天猫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产生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2个 。
变化二:从买价格到买质量
与最开始的“买便宜”心态相比,近年来消费者网购时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 。“以前网购,直接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一个月顶多花百余元 。今年仅‘双十一’网购装修用的建材、家具就预算3万多元 。”北京市市民赵菁说 。
在今年的京东“超级秒杀日”,智能眼镜销量接近去年同期的48倍,智能家居达到去年同期的9倍 。
变化三:从“下周见”到“当日达”
回忆起8年来的网购之变,合肥市民张瑶说:“2009年买过一双运动鞋,江苏卖家发货后6天我才收到 。今年8月,我买了一件江苏发往安徽的T恤,28号下单29号便收到了 。”收货时间不断缩短,京东等电商平台甚至迈入当日下单当日送达的“快时代” 。除了速度快,物流业的配送范围也逐步从城市扩大到农村 。
数据显示,2010年“双十一”产生的包裹数量仅为1000万件 。2013年开始,这一数量进入以亿计量阶段 。据菜鸟网络联合各大快递公司预测,今年“双十一”或将给快递业带来超10亿个包裹 。
变化四:从手忙脚乱到一点就完成
阿里方面的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全天无线成交占比68.67%,这一数据在2012年仅为5% 。各电商平台纷纷布局专属支付方式,如京东钱包、易付宝等,甚至有的支付方式已经具备“全球收全球付”能力 。另外,分期支付、信用支付等超前消费也逐渐流行 。
变化五:从“冲击”到“共振”
近两年来,线上线下同时火爆的“双十一”场景屡见不鲜 。
数据显示,传统零售业线上业务的增速十分亮眼 。2015年国美电器在线交易额同比增长114.5%,苏宁线上平台的商品交易总规模同比增长94.93% 。
本文"“剁手”买买买, 中国网购消费经历哪些变化?"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0856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