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ers alderman( 二 )


接下来 , 中国还需要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 , 优化机制的方向应该是从现货走向远期市场 , 包括期货、期权等 , 激励机制在中长期的目标主要是引导投资 。
周小川还指出 , 由于发展、起步有先后 , 国与国之间边际减碳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 这种差别导致了不同市场碳价不一致 。要实现碳中和目标 , 最主要是找到一个最优路径 , 并在每个时点都有最优激励机制 , 应在企业为减碳而投资、贷款时给予积极预期 , 推动市场尽快向前发展 , 做好功能优化 。
目前超过100个国家都做出了关于近零排放的承诺 , 但仍有一些国家不能兑现承诺 。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Yasmine Fouad)认为 , 国际社会应当承担起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大的排放户进行减排 , 同时 , 还应付出更多的技术、资金和能力的援助 , 如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更有益的技能培训 , 以及技术转让、气候融资等等 , 以加速气候行动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表示 , IMF研究表明 , 为了实现在本世纪中叶控制气温上升1.5到2摄氏度的目标 , 到2030年之前全世界应该实现25%到50%的减碳任务 。实现这个任务最好的办法是碳定价 。
他指出 , 碳定价有不同的办法 , 一种是碳交易 , 另一种是碳税 , 根据各国的情况来选择 。为了实现到2030年前的减碳目标 , 2030年全球的平均碳价需要达到每吨75美元,目前全球碳价为5美元/吨 。不过 , 各国担心单方面大幅提高碳价 , 会影响产业竞争力以及其他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 , 所以大幅提高碳价的积极性不高 。他的建议是 , 取决于各国的减碳力度以及各国实施的减碳空间 , 可以探索在少数主要排放国达成碳价下限 。此外 , 碳价格下限要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更高 , 同时还建议向发展中国家建立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 , 对于没有办法实现的国家也采取其他的支持政策来实现减排 。
IMF正在研究 , 通过一系列非价格型的政策/工具引导 , 产生隐性碳价(与显性碳价对应) , 以最终实现减碳效果 , 这其中还要评估各类政策可能带来的更广泛经济影响 。
欧盟首先提出碳边境调节税 , 也就是对进口的产品要征收进口的碳税 , 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 尤其是高碳出口密切的国家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关于碳边境调节税问题 , 李波表示 , 该机制的出发点是担心碳泄露 , 担心其他国家碳定价不够高 , 也可能担心导致投资转移 , 影响产业竞争力 。碳边境调节税需要讨论诸多细节 , 包括所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对出口要不要进行碳税返还、进口产品的碳计量等等 。
那么 , 绿色技术在碳排放方面有何作用?例如 , 碳捕获和碳封存(CCS)是一种减少碳排放的方法 , 即捕获发电或工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 例如钢铁或水泥制造 , 运输捕获的二氧化碳 , 然后将其储存在地下深处 。
卡耐基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帕斯佐特(Jonas Pasztor)指出 , 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技术 , 并扩大这些技术的实施规模 , 同时开发更先进的减排技术 。
“我们要从零排放走向近负排放 ,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全球需要互相协调 , 即便是明天停止排放 , 全球的气温依然会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 而且会持续一两百年的时间;二是气候公正 , 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早点开始走向负排放 , 再推动发展中国家 , 这样实现经济的转型可能会更容易 。”帕斯佐特表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