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ers alderman( 五 )


目前针对零碳目标 , 简单有效的措施行动太少了 , 这是个普遍问题 。建筑领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领域 , 而最容易实现减碳的就是建筑领域 。例如建筑做好隔热层 , 然后再在窗外进行遮阳 , 在没有任何技术难题的前提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减少90%的碳排放 。此外还可以增加废热的利用 , 增强建筑的耐久性技术 , 减少建筑垃圾等 。
他分析 , 中国目前的减碳指标还比较低 , 比方在建筑节能上可能有30%~50%的节能 , 其实建筑的节能要么不做 , 要做节能改造就应该一步到位 , 像欧盟一样做到90% , 就是强制标准;轻量化很简单 , 汽车就是规定它重量不能超过600kg , 逐年递减5% , 20年以后可能汽车的重量就降到400、300kg 。
博鳌亚洲论坛机构理事、FM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Andrew Forrest)指出 , 实现绿色氢能发展有其必要性 , 这在全球都是很重要的话题 。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或在能源方面的政策都会影响到世界各国 。“我们应该加强合作 , 实现一个可持续和带来盈利的未来 , 让所有人都受益 。”
关于绿色氢能的发展路径 , 福瑞斯特指出 , 不同经济体在绿氢发展方面有其重点和优先顺序 。很多主权国家存在对能源的依赖性问题 , 有的采取的是使用传统能源 , 有的则转向了清洁能源 。无论是使用天然气还是石油 , 都要摒弃短期的视野 , 依赖绿电和绿氢发展 , 以取代化石能源 。
福瑞斯特认为 , 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能源储备 , 另一方面则是要使用多元化能源 , 避免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 。全球面临的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现实的问题 , 还要考虑到未来的问题 , 确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解决方案 。
目前氢能具备全天候运行的优势 , 但像太阳能和风能往往受限于资源问题 , 需要通过技术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 。
蒂森克虏伯集团首席执行官玛蒂娜·默茨(Martina Merz)指出 , 蒂森克虏伯集团是世界上拥有千兆级氢能生产技术的供应商 , 同时在基础设施方面有突出贡献 。
个体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 , 绿色转型是一个全世界面临的挑战 。它的成功关系到国家乃至全世界 , 在地缘政治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 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并不减少 , 要竭尽所能应对这种情况 。同时 , 需要建立基础设施 , 这样可以迅速实施绿色转型 。目前蒂森克虏伯集团在中国正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开展氢能开发项目 。
默茨说道:“蒂森克虏伯集团是德国最大的钢铁公司 , 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到德国总量的2.5% 。我们希望在2030年之前使钢铁行业减排达到30% , 最迟2045年前实现气候中性或碳中和 。目前每使用一吨绿色氢能可减排26吨二氧化碳 。要完全实现气候中性的钢铁生产 , 对于蒂森克虏伯而言 , 需要每年消耗需要72万吨的氢能 , 其耗电量相当于当前德国家庭总耗电量的25%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指出 , 新型技术和绿色能源不能走靠政府补贴的路子 , 要靠市场自愿主动接受 , 这样的产品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旺盛的产品生命力 。
邓建玲认为 , 绿氢产业非常有前景 , 将为企业未来经济转型和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目前在中国有大概3万亿产值的绿氢产业 , 包括便捷生产、运输储存、商业开发利用 , 以及液氢产品的实现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