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清洁工有关的作文 关于清洁工的作文素材( 二 )


“坏事传千里”是一种自嘲,陈中明自己想得很清楚,写了一辈子诗,还能不留下个纪念吗?但他也有一点懊恼,他把这本书里的诗都称为“习作”,整理诗稿的时候太仓促,没有好好编选,总觉得不完美,还有遗憾,“还想再出一本 。”
人生中的诗与“远方”
陈中明知道自己坐不了办公室,虽然发表了些诗,但不可能拿这些诗去找类似文员的工作,文凭才是硬通货,而他初中没毕业 。
第一次外出打工,陈中明攒下了一笔钱,他回到了重庆老家 。“那时候小孩、老人,还住在茅草房里,等着我回去建房子 。”陈中明家的砖瓦房盖了起来,准备以后给儿子娶媳妇,然而当时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一个在嘉兴,另一个在温州工作安家,没有机会住在父亲给他们盖的房子里 。陈中明的母亲过世后,空置的房屋年久失修,现在漏风飘雨,陈中明和妻子回去都只能租房落脚 。
盖好了房子,1990年初的时候,在老乡的介绍下,陈中明与马明英来到了嘉兴,拖板车、送牛奶、在建筑工地上做事……关于做建筑工人,陈中明也写了诗:“脚手架上我不拿生命开玩笑/但必须要用生命做赌注/犹如在刀尖上行走的杂技师/不为几声喝彩/只为赚几个活命的小钱 。”(《打工手记》)在2005年的时候,陈中明进入了南湖国际大酒店当清洁工,日子变得安稳了,陈中明又想起了自己写诗的爱好,他继续投稿,常常发表在诗刊上 。
也是从这时开始,陈中明开始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大大小小的笔会,这些笔会大多由诗歌刊物组织,让诗人们聚集在一起,面对面开会交流 。陈中明参与过四川作协、河北霸州的杂志组织的笔会,参加笔会的诗人大多都在县里、镇上的事业单位工作,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文艺工作者,来参加笔会的路费饭钱都可以回去报销,只有陈中明是农民工,路费自理 。“管他的,我也花不了多少钱 。”
在笔会上,陈中明偶尔会认识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更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孤立的,“一个清洁工能找谁去交流?”笔会也遵循着固定的流程,召集、开会、合照,有时还会发一点纪念品,陈中明参与一个以梁祝为主题的爱情诗会时,得到了一本空白的纪念影集 。后来陈中明和马明英去补拍了一套免费的结婚照,陈中明穿着挺拔的白色西装,妻子身着婚纱,两人相拥而立 。他们把照片洗出来,保存在这本影集里,还选了一张贴在床头 。
陈中明的抽屉里曾有两本证件,与他“优秀员工”的奖状放在一起,一本证件是嘉兴市作协的会员证;另一本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陈中明在网站上开了个人主页发表诗作,网站就给他寄了这本会员证 。
陈中明在50岁的时候开始学电脑,想敲着键盘写诗 。他花钱报了一个培训班,他和马明英说,学好电脑就可以开餐馆、做会计,妻子信以为真 。陈中明不擅拼音,于是学起了五笔,从“王旁青头兼五一”的口诀开始背起,一直到能打出一串串的词组 。到了现在,五笔字型已经成为他的手指记忆的一部分,“口诀已经背不出来了,但我一看就知道 。”
“我写的是生活”
对陈中明来说,“实质性的”,还是琢磨如何写诗 。
陈中明有一首诗的名字叫《我的心是一座孤独的花园》,但他说不上来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是谁;虽然也会在诗里提到“人间四月天”,但对女诗人林徽因也不甚了解 。
陈中明的诗意并不主要来自书本,而源于他的生活 。他有一个笔名叫“忠民”,“我总说忠实于生活,我就是一个人,属于普通的劳动人民,我不想写什么高深的东西,我写的是生活,重视你自己就行了 。”他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反刍着自己61年的人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