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河 八里河的风水好不好



八里河 八里河的风水好不好

文章插图

百里村在李阁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是一个隶属李阁镇李楼行政村的自然村 。在百里村东约5公里处,有一个隶属王庙镇张王寨行政村的自然村,名为“陈井” 。这两个古老的村落分属不同乡镇,距离也不算太近,貌似没什么牵扯,但这两个村庄确确实实存在割不断、理还乱的紧密关系,并且涉及到一段“历史公案”,即鱼台古十景之一“古塔凌云”所在的明觉古寺原址所属
一、鱼台古十景之一“古塔凌云”和明觉寺
古塔凌云,是鱼台明代十景之一 。据古地方志对“古景”的描述及康熙三十年《鱼台县志·艺文志》中相关诗文内容来看,林荫环绕中的寺塔高耸、游人可登临;塔身绘彩,应为砖石或木质结构相传每逢塔中出云雾之后即会下雨,因而该塔也应和、寄寓着古人旱季祈雨情愫,广受尊崇,驰名一方 。

八里河 八里河的风水好不好

文章插图

据文献记载,古塔位于明觉寺中 。明觉寺,是明清时期鱼台县佛教管理部门“僧会司”的驻地 。康熙本《鱼台县志·祠寺》中记载:“明觉寺 。在治东南隅,始移百里村寺改建、元末兵毁 。明洪武二十四年,僧会善重建 。成化六年修 。康熙二十四年僧会天锡重修 。昔有塔,今圮 。前污池内有玲珑沙石,水满可采 。”介绍明觉寺是从百里村移建到县城的东南部的、元末毁于兵祸 。明清时期数次重建、重修,原古塔已倒塌,寺内池中有玲珑美石 。“在治东南隅”,即鱼台老县城所在地王庙镇旧城的东南部 。近年在王庙镇旧城里村东南数百米处池底,发现仍完好直立原处的明觉寺寺碑及经幢塔构件,证实了文献中的位置记载 。
明朝成化年间鱼台儒学训导林琰(旴眙举人)所作七言律诗
古塔凌云
撑空万丈碧天齐,几度凭高拥翠微 。
绕汉无心常蔼蔼,从龙有意任飞飞 。
浓荫匝地凝朝露,瑞彩漫空映晚晖 。
四海及时人渴望,好为霖雨莫空归 。
二、百里村的迁移
文献中记载明觉寺是从百里村移建而来,那么,百里村到底是哪里?查1996年版《鱼台县地名志》,其中分别提到两处:一是陈楼乡(今并入李阁镇)百里村,介绍明觉寺迁移自百里村的历史,说“百里村其村名延至于今”;二是王庙镇陈井村,明确“此村为古百里村遗址” 。那么,相隔5公里远的这两处村庄,到底哪个才是移建村寺到县城的村庄?
据康熙本《鱼台县志·古迹》:“百里村 。明觉寺中有元时碑记,其略云:\\'南去三里有古百里村寺,因水漂没,将佛像移置城中,创设殿宇,名明觉大寺 。’是明觉寺,固即百里村寺也 。”南去三里有古百里村寺,是指古百里村在县城南面三里 。今百里村在当时的县城王庙镇田城西稍偏南约6公里,与碑文记载明显不符 。而陈井村距旧城的方位距离,恰恰与碑文相合 。
综上,移建古寺至县城的古百里村,其遗址为今王庙镇陈井村无疑 。那么,现在的李阁镇百里村又是怎么回事呢?康熙本地方志中又载:“今(百里)村集已非古处,仍名百里 。”明确记载百里
村所在位置已经不是原来的地方 。
百里村搬迁的具体时间已不得而知,最大可能,是元代百里村村寺“因水漂没”移建县城的同时就搬迁新址 。金元明时期黄泛多发,大河冲击肆虐地方,地方水系开始紊乱,鱼台地域常被冲出岔流,这肯定是百里村被迫搬迁的主因 。如,据地方志记载,明嘉靖九年黄河在鱼台地域冲出三条岔流,其中之一就自西向东经过鱼台县城南、古百里村所在地正当其冲 。因而,古百里村搬迁到现在的位置,至迟不晚于嘉靖前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