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鬼市在哪条街 莆田电商城的“鬼市”

想做电商卖高仿鞋?呵呵,不用四处找“黑市”了 。在福建省莆田市安福电商城,假鞋、假发票、假快递、假手机卡应有尽有,并且绝对“安全”:它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这是一个城市最为分裂的中心 。它距莆田市政府1公里,白天,门庭冷落;夜晚,黑暗唤起了它的活力,人、车带着鞋产品来来往往,交易完便不再多谈,堪称“鬼市” 。
1月11日23时许,与安福电商城一条马路之隔的某地下仓库路口,来此提鞋、送鞋的商家骑着摩托车,路口一时拥堵 。
安福电商城内的小区,一户商家摆出了高仿鞋与提前打印好的小票 。

莆田鬼市在哪条街 莆田电商城的“鬼市”

文章插图
莆田市上个世纪为国际名鞋代工遗留下来的技术火种,一定程度上助力着“假鞋”的制造与繁荣 。如今,代工厂转至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他处,庞大的从业人员队伍,拷问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困局 。
在工商、电商平台等监管之下,“鬼市”衍生了自己的防守世界 。他们伪造“防伪码”,更改物流信息,甚至建立微信群、安装监控器,预警执法人员的突袭 。
63岁老太太揽客买鞋到凌晨两点
“早上?我们没有早上,一觉起来就是中午 。”一名95后卖家谈起一地假鞋,满脸笑容 。此时,凌晨1点,距他收工还有3个小时 。
不远处“安福电商城”前加上的“中国”二字,正宣示它的雄心 。官方2015年数据显示,这个总面积80多万平方米的小区,入驻了335家挂牌商户,年交易额超百亿元,从业网军超20万,鞋产品网上销售额至少占了全国两成 。
早上睡觉,下午接单,晚上收货、发货——独特的交易习惯催生了“鬼市”:白天,几乎空无一人;傍晚,门店零星开张;入夜,摩托、面包车来来往往,一分钟有时可通过百辆 。车上装卸的包装,印着耐克等知名鞋类商标 。
但在坊间,这种“昼伏夜出”被解读为“见不得光” 。官方也并未披露此处高仿鞋的比例 。
在电商城内26号楼7层,一名黄衣男子手舞足蹈地向采访人员讲述他的“奋斗史” 。“2013年开始干,现在,我车子房子都有了”,他不回避这是高仿鞋,且年营业额达到400万元,甚至有朋友去年“双11”一天就赚了400万元 。
另一名穿着西装的男士则在“鬼市”快递区边上开了一家“档口” 。他在论坛上发帖,留下QQ,晒出库存 。有网友问他“真假比多少”,他直言全假,但是“以假乱真,一次体验,终身不忘” 。
他们对假鞋质量有着“谜之自信” 。家住“鬼市”附近的莆田女大学生吕申,一步步见证这里如何走红,随即投身电商海洋“卖假” 。她做了3年,一双鞋赚二三十元,最多时每天能卖30双,“质量真的很好,我买一双可以穿一年” 。
所有人把这归功于莆田上世纪的国际名鞋代工产业:白天,人们在工厂热火朝天生产,对标全球顶尖制鞋技术;夜晚,他们回家“发挥余热”,制鞋“秘方”被或偷或买地传了出来 。
这些无疑都是假货,但“鬼市”里的人们回避“假”字 。他们发明了自己的话语体系,“真标”“高仿”“1?1”,造假者则叫“阿冒” 。
相对“真实”的,是各色各样的自主品牌——比如,有人在美国“NB”新百伦的基础上,加了几个数字或字母,并拿到了商标注册 。在外边,有人称其为“山寨”,但在“鬼市”,它们有着微妙的名字——“擦边鞋” 。
尽管在工商、电商平台打击以及行业萧条的多重影响之下,“鬼市”日益萧条,但如今,夜晚10时市场路口有时还会堵车两三分钟 。
一些人在电商城内游荡,瞄准看似无目标的“游客”,发小卡片,问买不买鞋 。1月7日凌晨1点,一名带着采访人员在商城走访的63岁老太太毫无困意,“我带你们去下一家看看,就在楼上”,她精神抖擞地说,“我两点多才下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