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命花园 生命花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让生命花园更加美丽多彩(新征程·新步伐)
【走进生命花园 生命花园】

走进生命花园 生命花园

文章插图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景 。
新华社记者 孙 敏摄
不久前 , 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在2021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 , 中国提出了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
植物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的植物资源富饶 , 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 , 中国植物园建设硕果累累 , 目前共有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 , 为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一座座植物园如同一个个绿色宝库 , 正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生态价值 。
用好植物园这个宝库 , 呵护更多文明的种子 。
保护和延续植物的生命 , 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潜力 。人类很早以前就与植物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 生活中所需的食材、建筑和简单的工具都有取材于植物的部分 。后来 , 人类将部分植物培育成作物 , 为生存繁衍提供了食物保障 , 城市等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有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看 , 植物就像是脊柱一样支撑着这个系统 , 保护土壤不被流失 , 通过授粉让昆虫繁衍生息 , 保护了动物多样性……植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 , 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
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形式不同 , 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 , 这两种保护形式相互结合、有机衔接 , 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在保护更多种子的同时 , 也在保护人类的灿烂文明 。
用好植物园这个宝库 , 汲取更多植物的智慧 。
植物是有智慧的 。有什么样的环境 , 就有什么样的植物 , 在寒冷的地方 , 植物能给“自制棉衣” , 在干旱地区 , 植物的叶子等具有针形抗旱能力 , 植物的生存智慧常常能给人类以启示 ,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植物身上吸取了宝贵的经验 。
植物的美也丰富了人类文明 。从古到今 , 中国人民一直崇尚自然、热爱植物 , 人们也常爱用植物抒发感情、交流思想 , 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 。“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 离不开千姿多彩植物的文化给养 。中国20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 , 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 以植桑养蚕缫丝为标志命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
植物园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 , 便是科学研究和教育 。了解物种进化、生命起源、物种之间的关系这些植物的智慧 , 都离不开有大量物种的植物园 。植物园也肩负着科普公园的使命 , 要让更多的植物智慧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来 。
用好植物园这个宝库 , 讲好更多生态的故事 。
如果说一座座植物园是一个个小花园 , 那么 ,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花园 。无论生长在哪片土地 , 每种植物背后都与人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都写就了自己的文化与故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