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网红 先成网红再做品牌( 二 )


《奇葩说》选手陈铭参加蜜芽线下活动
蹭上《奇葩说》这个巨大的IP,无论刘楠是想表达还是想宣传,为蜜芽带来的曝光和流量都是实打实的 。更重要的是,在CEO的身份之外,刘楠正在越来越接近一个育儿和创业领域KOL 。而KOL背书,已经是玩“严选”模式的必要条件 。网易CEO丁磊就不止一次为旗下的网易严选代言,不仅亲自上阵直播采茶,甚至还把网易严选的餐具、厨具带去了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配合“网易黑猪”宴请各位大佬 。
有信息落差的地方就有KOL生存的空间,母婴行业尤其如此 。在早期的母婴社区中,经常有乐于分享的博主组织团购,一来二去干脆开了淘宝店的例子 。这两年,类似年糕妈妈这样从母婴自媒体转型做电商平台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可见,想要获得妈妈们的信任,成为一个母婴和育儿领域的专家会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
除了成为有影响力的网红,一条看起来靠谱的供应链同样是“严选”模式的入门门槛 。蜜芽也在不遗余力地证明这一点 。除了发布图文并茂的验厂实录外,兔头妈妈甄选的产品在上架之前会进行封闭测试 。每件商品由100人进行封测,推荐率高于95%才会最终上线 。
推自有品牌或为寻找新盈利点
在一次公开分享中,蜜芽CEO刘楠曾表示,中产阶级和其他消费人群不再像以前一样愿意为品质、精选和调性这三点消费升级关键因素的溢价买单,品牌的溢价正在下降,“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面,消费升级达到一定程度后降级,因为我们对价格有了更高的要求 。”
她还举例说,2014年,当引入一款海外商品销售时,用户会反映“真的好棒”,“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商品” 。但是现在,这些用户会问“难道中国没有类似的产品吗?”
不过,据报道,这样的“消费降级”似乎还没有成为趋势 。接受采访的几位母亲都表示更偏向选择进口品牌的商品,特别是一些需要入口或者贴身使用的东西 。同时,本报还研究了8类基础母婴消费品,统计显示最畅销并且呈现寡头趋势的商品大多来自海外品牌 。
淘宝的消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澳洲爱他美、荷兰的美素佳儿、日本的花王、尤妮佳、贝亲、美国的格朗、英国的新安怡,不管在销量,还是2013年到2016年的销量增长上都比国产品牌更强势 。而在婴童食品、婴童鞋服、婴童用品这三大品类中,荷兰的诺优能、英国的Next和日本的贝亲占据了2016年淘宝销量的第一名,这样的位置几乎连续4年没有改变 。
既然如此,蜜芽们为何还要控制进口商品比例,转而试水自有品牌?有业内人士分析,渠道要生存,仅靠销售扣点是不够的,而且很多渠道对大品牌是免费的,甚至还要给品牌商贴钱 。这种情况下,自有品牌就成了通路品牌考量利润的利器 。不仅如此,在海淘红利逐渐褪去,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以奶粉、纸尿裤为代表的进口母婴商品已经不具备足够的盈利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自有品牌的扎堆出现就不难解释了 。
本文"先成网红再做品牌,蜜芽也玩“严选模式”"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35933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