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开的酒店叫什么 无印良品开酒店( 二 )


“闭环”怎么理解呢?这里要顺便提到MUJI的“会员”制度,前段时间,MUJI与支付宝合作,在购买MUJI产品时只要用支付宝支付就能自动成为MUJI的会员,这就让MUJI的会员高效率地覆盖了 。MUJI的会员制好比是串联MUJI各个产业的“链锁”,优点在于能够打通数据进而锁定品牌客户和目标客户,精确到重点客户,从而进行广告精准投放 。试想,如果你有一张能够在各个场景通用的“会员卡”,每次消费的积分都可以累积在这张“卡”上使用,你对此品牌的消费积极性会不会更高?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里全都是MUJI的产品 。
当MUJI的品牌文化和消费理念全面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用户的消费行为中,MUJI品牌用户的消费习惯也被培养出来了,MUJI倡导的“生活方式”深深嵌入到了用户的骨子里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批“死忠粉”,里面不乏一些“意见领袖”,这批人将是MUJI拓展新用户的“利器” 。
无印良品最盼望的莫过于MUJI的各个产业都能很好地运转起来,并且各个产业之间都能够互相带动“卖货” 。各司其职,互相带动,这就是MUJI盼望的“生态圈” 。
这场神奇的跨界运动其实并不那么完美
然而MUJI真能顺利实现自己的野心吗?
答案是很难 。
这次新开的咖啡馆,相对来说倒不显得意外了,它是MUJI对消费者生活方式更紧密的一次贴近 。巧妙的是,CaféMUJI以一个差异化试图抓取最大公约数——传统茶叶和手冲咖啡的选择 。不过,这种尝试能否获得认可,还需要市场去检验 。因为不同业态的门道无印良品未必能够摸得很准,仅靠“性冷淡风”的生活方式这张牌未必能样样通吃 。
就拿MUJI Meal来说,其初衷是想倡导一种健康的“MUJI式”饮食方式,与MUJI品牌调性保持一致,其提供的餐点基本上都是一些朴素的基于食材原味的东西,延续了一贯装B的作风 。从消费者反馈情况上来看,MUJI Meal的确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人挺多,要排队”,不少MUJI用户似乎都去“捧场”了 。
但是,目前的口碑并不好,更多反馈信息是“不会再光顾”、“吃过一次,不怎么样”,并且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户们下意识地都会将MUJI的餐饮与宜家对比(一份简餐大概68左右),从而得出“味道真不怎么样,价格确实不便宜”的结论 。
宜家的跨界餐饮很成功,它与宜家一并开在郊区,一块钱的冰淇淋为宜家引了客,也带来了“盈利” 。而MUJI Meal选的是市中心啊,竞争对手数不胜数,关键是不好吃还死贵啊 。(戏哥着实为MUJI Meal捏一把汗)
戏哥建议无印良品在跨界经营的过程中,步子不要迈得过大,而是在熟知的经营范围内去做延伸,以免稀释掉品牌本身的核心定位 。找到专业的团队来操刀核心的经营问题,也许是无印良品的最佳选择,尤其是餐饮和酒店这种过于专业化细分化并且竞争激烈的实体业态 。
无印良品的启示:打造无品牌的品牌联想力
MUJI曾经只是一个主打性价比的家居服装品牌,但现在的无印良品却在把消费者的视线转移到生活文化的价值体现上,你会吃惊的发现,MUJI品牌已经延伸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正在打造出一个生活方式闭环 。并且,无论哪个领域无印良品都坚守自身的风格理念:
第一,强烈的文化背景 。它的中文名字起得太漂亮了,无印良品,前面是“去Logo”,后面是“不贵好货” 。这个名字又天然地适合“极简主义”的生活文化,这种文化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将给无印良品带来非常大的无形资产 。
第二,它真正卖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MUJI的产品,从高性价比到一种成熟社会生活方式的传达:实用、朴素、环保、简约 。价值观上的先行,可谓是扩展自身商业边界的一种认知基础,一旦获得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就能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结,爱上这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某一种产品,是品牌商梦寐以求的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