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书法中的字体和书体的区别 中国书法字体有哪些写法

中国书法主要有篆、隶、楷、行、草五大类和若干分支,用一张图来归纳说明:

如何分辨书法中的字体和书体的区别 中国书法字体有哪些写法

文章插图
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小篆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使用的文字,小篆的代表作有李斯的《琅琊台石刻》等 。文字学者习惯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蝌蚪文、鸟虫书、飞白书都归类于大篆 。大篆的代表作有《睡虎地秦简》等,飞白书书的代表作有《升仙太子碑》等 。
隶书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早在秦代就有了隶书,可是看作是隶书的初始阶段,而汉隶可以看做是隶书的成熟阶段 。汉隶的代表作有《曹全碑》等 。
楷书楷书从形成阶段上分为魏楷、唐楷、宋楷三大阶段 。魏楷是楷书的初始阶段,魏楷也称魏碑,代表作有《张猛龙碑》等 。唐代是楷书的成熟阶段,楷书的成就也空前繁荣,前后出现了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 。各家都有经典楷书作品传世 。到了宋朝,书法开始崇尚意趣和意境,这个阶段的楷书也尝试摆脱横平竖直的约束,开始追求笔画的灵动与洒脱 。不过所谓苏、黄、米、蔡宋四家均以行草见长,没谁写出过能登大雅之堂的楷书作品 。
行书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 。行楷的楷书影子重一点,行草的草书影子重一点 。行书在五大书体中的影响力最大、书写人群最多、经典的行书作品也很多 。不赘列举 。
草书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 。章草可以看作是隶属书体的演变,章草的书写只在单字中出现连绵的笔画,字与字之间独立不连绵,笔画中有浓厚的隶属影子 。代表作有黄相的《急就章》等 。今草又分为小草和大草 。今草的书写打破了中国汉字单字独立的格局,走向二字连绵,多字连绵 。小草的书写中依然有楷书的影子,书写相对保守严谨,代表作有王羲之《十七帖》等 。大草也叫狂草,大草的书写基本脱离的楷书的约束,是纯粹的线条艺术,大草将书法书写艺术推向了顶峰 。大草的代表作有怀素《自叙帖》等 。
一、书法字体的出现
书法字体的出现,体现了文字书写中相互生长演变,互相渗透而形成了一个独立完善系统,每一个系统构成一个书体特征 。
我们现在采用《生物分类学》对书法字体进行分类和书家体进行分类 。对书法的各种书体进行命名和书家体命名与流派划分 。用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 。
书法字体,按书法史主要分法:篆书字体、隶书字体、楷书字体、行书字体、草书字体、五个大纲 。
又再细分为目:1.按结构特征篆书纲有大篆、小篆;2.按用笔特征隶书纲分为古隶书和今隶书;3.按铭石载体与墨迹载体楷书纲又有魏碑、隋碑、唐楷;3.按书写便利性行书纲分为行楷和行草;4.按笔路与笔致特征草书纲分为章草、今草、大草 。
判断一个运用了多元组合笔法,也就是邓石如说的【五体通变】,篆隶楷行草互相渗透的综合体,以主体所占的比例多少为主要特征 。
【如何分辨书法中的字体和书体的区别 中国书法字体有哪些写法】书体纲体现有:主篆+,主隶+,主楷+,主行+,主草+,复式多种表达方式 。
书家目发展到清代时期代表书家的多元化运用 。主篆+的邓石如、吴昌硕、莫友芝,主隶+的伊秉绶、金农、郑簋,主楷+的赵之谦、张裕钊,主碑楷+的阮元康有为,主行+的何绍基、郑板桥,主草+的沈曾植吴熙载包世臣 。
运用了多元化书体的书家们在解构了一个旧系统的同时合成了一个新系统,形成了一个新体系,发展了一个新时代的意义,也是书体的价值所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