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感冒好了,大便却不正常了?

学过中医的朋友都知道,生病是正气和邪气交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排邪反应,比如发烧,咳嗽,流鼻涕,呕吐,拉稀等等 。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随着正邪交战的进行,发烧、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会在短时间内逐渐消失,这个消失就代表了邪气的逐渐退去 。但是邪气退了,不代表正气马上就能回到正常 。一场战争之后,敌人打退离场,剩下的还有清扫战场的工作,清扫完了,自己也会有损失,也需要修养生息,然后才逐渐走向稳定 。
在这个修身养息的过程中,人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正气不足的反应,比如精神状态不好,胃口不佳,大便不正常等等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感冒以后,大便依然不正常的问题 。
1,大便不规律,两三天一次
这种情况,虽然几天一次,但是孩子能主动排便,大便顺畅,成型,那就可以先观察看看 。
因生病导致胃口不好,或者生病期间吃得比较少,或者虽然胃口不受影响,但是因为忌口严格,就只是吃了些稀粥等食物,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的大便不多,所以即便几天一次,但是整个消化功能还是在正常进行,并且孩子也没有说任何不舒服,那也可以先观察看看 。

为什么孩子感冒好了,大便却不正常了?

文章插图
一般随着病后饮食逐渐恢复到正常,大便也会恢复 。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觉得一定要让大便变得正常而继续给孩子吃各种消食的或者健脾胃的或者润肠通便的药物或食物,有时候做的多错得多,反而影响了身体修复的进程 。
2,大便一天几次,或者吃完就拉
有的家长反应孩子病后一天要解几次大便,或者吃了饭一会儿就要大便,大便也不是稀便,不算拉肚子 。
这种呢往往考虑脾虚 。脾虚,收涩力量不足 。如果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先观察看看,因为身体本身是有调节功能的 。刚刚生完病,身体正气有所消耗,所以也请给身体留点时间恢复 。
当然这期间你要做的,就是不给身体增加消耗正气的机会,规律作息,早睡,保持心情愉悦,不到过分喧闹的地方,吃好消化的温暖的日常经常吃的食物,不要太杂 。适当户外活动,护理上要留心,注意保暖,尤其别凉着脚、肚子和后腰 。
药物选择可以考虑用理中丸、或者参苓白术散 。塞肚脐或者小剂量内服,当然艾灸也可以:肚脐、命门、足三里,用悬灸的方式,每个穴位灸5-10分钟 。
3,稀便,不成形大便
水样或者稀不成型的大便,也不粘的,多考虑有寒 。这时候去摸孩子的小肚子或者手脚,有时候还会明显感觉到凉,不暖和 。
虚和寒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用一杯水做比喻,虚是水量不足,杯子没有被装满,上面我们说的虚就属于这类情况,”虚则补之”所以偏虚的,我们要补 。
而寒呢是说杯子里面的水温度不够,是凉的、冰的,”寒则温之”,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跟一切寒凉的东西说再见,还要想办法去温下脾胃:比如南贴,比如艾灸,比如姜枣茶等等 。
4,大便干燥
病后出现的大便干燥,比较费力,我们首先考虑生病导致津液消耗,津液相对有不足加上病后脾胃运化弱所致 。
处理原则是在不影响脾胃正常运化的基础上,补充津液 。初期我们可以临时使用下蜜蜂蜜栓或者香油也行,目的是润肠,帮助大便的排出;然后饮食上可以补充一些米粥、米油,或者蜂蜜、猪油等 。
食材上选择一些温润多汁的,比如蔬菜的根茎等,以帮助润肠通便,规律作息后,身体逐渐修复到病前状态,便秘大多会改善恢复到正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