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拍马屁的话 为什么拍马屁人总比埋头苦干的人混的好

【作者】杨宇一、寇准胡须沾饭粒 , 丁谓上前给顺下说到“拍马屁” , 汉语中有一个约定成俗词语“溜须拍马” , “溜须”是源于古代中原 。寇准门生丁谓 , 大家共同进餐 , 寇准胡须沾一饭粒 , 丁谓瞧见 , 上前将其在寇准胡须上小心顺下 , 并将老师胡须梳理整齐 , 极尽奴媚之像 , 旁边的人看了不屑一顾 , 不齿于丁谓的奴媚行为 , 后人把丁谓这种行为称“溜须” 。我认为丁谓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做 , 如果进行善意的提醒 , 更为得体 , 也不可能引来别人的嫉妒 。

客套拍马屁的话 为什么拍马屁人总比埋头苦干的人混的好

文章插图
二、百姓出门都牵马 , 都拍对方马屁股拍马屁自带贬意 , 只要提到它 , 很多人就一脸不屑 。拍马屁源于元朝文化 , 蒙古族老百姓出门都牵着马 , 见面都会拍几下对方的马屁股 , 说上几句好话 , 不管啥马都说是好马 , 让对方欢心 , 慢慢成一种习惯 。后人把不顾实际、奉承上司说成是拍马屁 。我看这也没什么了不起 , 我们经常看见有的妇女带的孩子 , 虽然不是那么美 , 有意无意夸几句 , 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 。

客套拍马屁的话 为什么拍马屁人总比埋头苦干的人混的好

文章插图
三、客套话当拍马屁 , 这样活得很辛苦我觉得人们对拍马屁有太多偏见 , 即使是老百姓随口说对方的马好 , 没根据实际情况 , 这也没什么问题 。这纯粹是打招呼的方式 , 没必要那么较真 。我们经常说 , 领导和同志要同心同德 , 共同搞好工作 , 如果把同志之间 , 互相赞美的客套话都当做溜须拍马 , 这样 , 每个人都会活得很辛苦 。

客套拍马屁的话 为什么拍马屁人总比埋头苦干的人混的好

文章插图
四、嘘寒问暖打招呼 , 或者作为开场白就像平时大家见面互相嘘寒问暖 , 也就是打个招呼 , 或者作为开场白 。试想一下 , 我们上班 , 见面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 , 互相翻白眼 , 目中无人 , 我行我素……这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样的环境里 , 大家天天就是机器人 , 就像林黛玉进贾府 , 不敢多说一句话 , 互相见了你就像碰到瘟神一样 , 躲得远远的 。

客套拍马屁的话 为什么拍马屁人总比埋头苦干的人混的好

文章插图
五、当面一套后一套 , 两面三刀唯利图拍马屁后来被当作一个贬义词 , 其实是指有一部分不地道的人 , 具有多面性 , 同志面前一套 , 领导面前一套 。当面一套 , 背后一套 , 两面三刀 , 唯利是图 。这些人都无德无才 , 这样的领导也是昏庸无能 。如果能正确看待拍马屁的本来意思 , 那它就是一门交际的艺术 。丁谓溜须是尊师重道 , 蒙古人拍马屁是见面打招呼 。

客套拍马屁的话 为什么拍马屁人总比埋头苦干的人混的好

文章插图
六、大小领导都有车 , 司机实比儿子强《北齐书·和士开传》记载:大权奸和士开生重病 , 医生开出“黄龙汤” , 即粪便汤 , 和士开无法入口 。站在他病床边的官员把握这个机会 , 为和士开尝试“药”味 , 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 , 嘴巴一抹 , 连称味道不错 。我认为 , 真正对溜须拍马深恶痛疾 , 就是针对这样的人 。在我们身边 , 有那么些年 , 大小领导单位都有车 , 司机就是比儿子还要有用的人 , 一般人办不了的事情 , 找司机就一锤定音 , 这些都是真正的溜须拍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