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正在高速的生长发育期,心率呼吸都快,遇到外邪,这个战争表现也快也激烈,所以小孩子,在表证情况下,一般是太阳病居多 。当然小孩子也有少阴病 。许多小孩受寒高烧的,输液后或者低烧,或者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全身摸着发凉,比如有的孩子输液后“体温36℃度,室温32℃,还要给她穿长袖才行”,多半就是少阴病,正气已经不足的表现 。太阳病的受寒发烧,可以发汗

文章插图
体表受到寒气入侵后,身体为了排出寒邪,会调动身体大量气血到体表,升高体温,让自己发热发汗,当汗发出去的时候,寒气也会顺带着被推出去 。所以,顺应身体处理问题的方向,治疗太阳病的基本思路就是汗法 。轻微出点儿汗,病就好了 。
当我们的身体和病邪打仗时,在中医看,首先是要看清局势,然后帮我们的身体打败敌人 。如果单纯是想让这场仗(发烧的症状)停下来,比如扔个原子弹下去,仗是不用打了,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很不划算的治疗,不是中医思维 。有些孩子发烧后挂水用抗生素,烧退了脾胃却受损,就是这个道理 。
太阳病的发汗,用任何途径都可以,不一定要吃药 。发汗的方式还有很多,艾灸、泡脚、小儿推拿等等,找一个适合的就行 。
太阳病的病势气血往上往外(就是往表)排邪气,只有处于这种病势时才能顺势而为,帮助发汗 。少阳阳明病就不行了,发汗会起反作用 。曾有报道某国学班夏令营小孩高烧,老师一直给捂汗,多天烧不退,然后送西医,最后小孩没救回来 。真不是发烧就能发汗的,太阳、阳明、少阳都会发烧,而太阳病才能发汗 。
帮助发汗的常见家庭处理有:
艾叶煮水泡脚
艾叶抓一把煮10分钟即可 。泡脚到微汗即可,尤其老人和小孩不能出大汗 。并可加上用艾条灸大椎 。如果身痛、头痛,加上内服生姜红糖水效果更佳 。
葱白淡豆豉
即葱豉汤,淡豆豉加水1200毫升,小火煮55分钟,之后放入葱白2—3段,再煮五分钟,后得水90—150毫升 。分三次服用 。可以加红糖 。1岁左右淡豆豉可以用10克,2岁左右用15克,3岁以上可以用20克 。
生姜红糖水
生姜要用老姜,切片,四五岁小儿一般用量10—20克,大人用量20—50克左右,可以根据病情调整 。红糖用量与生姜差不多即可,不要太甜 。红糖最好使用未经深加工的那种,超市买的深加工红糖粉效果差一些,也可以用 。
生姜与红糖一起加水烧开,水开后小火熬20分钟(与炖排骨汤一个道理),大人的话得450—600毫升药汤,小孩的话得300—450毫升,一天内分三次喝完 。加水量一般是2—3倍,可以自己摸索,不需要太精确 。
补充讨论:
怕冷,为什么是表实热的太阳病证?
如果单独怕冷这一个证据,是没法区分太阳和其他阴证的,都要结合所有证据综合看 。
如果怕冷,同时发烧(可能还烧得挺高),这一般提示在表的抗邪很剧烈,可以大概率算成太阳的证据 。如果怕冷,手脚冰凉,不怎么发烧,一般提示在身体的表抗邪不剧烈,可以算成少阴的证据 。所以,我们要注意,孤证不立,不要做死板的一一对应,要全面的看问题 。
怕冷,如何观察?
小孩子在怕冷的时候,一般会蜷缩着身体,或者老是要贴着妈妈的身体取暖,或者睡觉的时候要扯被子盖,等等 。
是不是发高烧就一定是太阳?低烧不一定少阴?
可以这么理解,针对太阳和少阴判断的情况的话 。
正气足可理解为身体体质好么?
- 中医救治重症医案
- 夏天湿热腹泻的中医食疗
- 通过中医辨证治愈婆婆眩晕症医案
- 黄泡根泡酒有什么作用
- 小儿湿疹的中医调理和养护
- 中医治疗不孕不育及习惯性流产医案分享
- 小孩一跑步就咳嗽?“迎风咳嗽”的中医治疗方
- 中医脱肛治疗大法
- 看病中医、西医怎么选?
- 中医调理反复胎停医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