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原辖区内有两个馆陶 , 南边的那个叫南馆陶 , 北边的一个叫北馆陶 , 两个馆陶相距35华里 , 所以有人说 , 南关到北关 , 三十五里宽 , 这其实是说笑话 , 当趣谈 , 如果是那样 , 比北京、南京的城池都大 。
其实 , 馆陶城在历史上曾三移其位 , 最早的一个 , 是春秋时期的冠氏邑古城 , 即现今的东古城 , 之后又迁移到北馆陶 , 1955年再次迁移到南馆陶 , 即与东古城隔卫运河而相望的现在的县城 。东古城的城墙逾两千多年早已不见踪影 , 北馆陶的城墙 , 几年前还有残留 , 现在也已拆光 , 而南馆陶的围墙也不见了踪影 。南馆陶的"墙"之所以叫"围子墙"而不叫城墙 , 是因为1955年县委、县政府迁来后 , 才可称之为城 , 在这之前 , 它只是一个镇级政权所在地 。

文章插图
南馆陶1942年图 , 供参考
然而 , 南馆陶在历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 , 首先 , 它东联齐鲁 , 西通赵晋 , 南达河洛 , 北望幽燕 , 陆上有车马之便 , 水上有舟辑之利 , 春秋时期冠氏邑古城东北 , 大约在马固村的周边 , 战国时期赵王在陶山之侧设馆驿 , 成就两千余年"馆陶"一名的历史 , 汉代馆陶公主随驸马丈夫东渡堂邑 , 从南馆陶过河 , 便有了"驸马古渡"的来历 , 明代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 明朝政府又在此设立"南馆陶卫"的卫所 , 所以 , 南馆陶虽然沒有城墙 , 但却有围子墙 , 凸显它在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 。

文章插图
【祠堂风水 堂邑风水小伙子】
南馆陶1969年卫星图
我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第二年 , 虽沒有见过完整的南馆陶围子墙 , 但在我幼时的记忆中 , 它的完整轮廓依然存在 。在记忆中 , 它的周长约5华里 , 东至卫运河河沿 , 西至陶山老街大石桥 , 北至政府街东段路南 , 南至南环路路北 。这座围子有大小五座城门 , 东门在驸马古渡渡口即老街东端 , 西门在大石桥东端 , 南门在唐代古棚所在的丁字路口往南至南环路的北侧 , 北门则偏于东北 , 造纸厂南侧 , 胡家过道的北出口 。除了这四座城门之外 , 还有一座小西门 , 即馆陶老街西南街 , 也叫张家街的西头 , 基本与民国壮威上将军王占元的老祠堂相对 。有一说 , 原本没有小西门 , 是王上将军发迹后 , 修建了新老两座家祠 , 为方便祭祖 , 把西围子墙打开一个豁口 , 并修建了小西门 , 此说较为可信 。
近日上网 , 看到馆陶方面有人在博客里发帖 , 说老祠堂是王上将军的宗祠 , 说老祠堂西侧坐北朝南"一进三"的豪华大院是王占元的宅子 , 此言错矣!那个大院 , 大门是一座气派的青石牌坊 , 入院一边一幢六棱体的功德碑 , 二门是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午门以里东西两个通道的宫阙式门楼 , 二进院是一座仿太和殿的巨大宫殿式建筑 , 跨越这座大殿进入三进大院 , 北端是高可逾丈的青石底座 , 上边也有宫殿式建筑一座 , 据说打走日本人 , 这座大殿被拆 , 而这座大殿 , 才是王占元供奉王氏宗族牌位的地方 。这个大院 , 全部仿造于北京明、清两朝的故宫 , 只是屋顶上的琉璃瓦是绿色、而非黄色 , 规模小于北京故宫而已 , 解放后 , 县人民政府在第三进大院高大的青石台基上又建一红瓦灰砖问宏伟建筑 , 将县烈士祠设在里面 。
- 什么样的地方是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里的菩萨叫什么
- 经典红木颜色的门 红柳木色门的风水讲究
- 博白梁氏风水宝地 博白有名风水宝地
- 岑溪状元风水宝地图片 岑溪古墓风水宝地有哪些
- 风水天然石窝 风水穴位前石壁详解大全
- 脚受伤与风水 左右脚的风水说法
- 外国人信风水迷信吗 外国人的风水秘密有哪些
- 窗户高低不一样有什么讲究 房间窗户高度不一样风水不好
- 招财风水摆件哪个最好 北京小工艺品风水摆件报价
- 自己家在门前打井好不好 风水堂门正面能打井吗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