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关于蚂蚁森林保护地报道有感( 二 )


2. “梭梭主要靠根系来固沙” 。
这显然也是错的 。请在治沙现场的科学工作者亲自挖一下,看看一棵普通梭梭,比如已长成2m高,树冠直径1.5m,它的主根最深处也只有60cm 。可它的侧根系非常发达,一直向四面延伸,有人测到18m长的支根!这是自然的客观条件所使然,逐水分而生,要固沙吗?显然不是它的根系,而是沙面上的植株 。梭梭长成以后虽然它是稀疏分布的,但大面积的成林植株就能起到减少地表风速的作用,因而就自然能固沙 。固沙以后,当然能保证植株的继续成活 。否则风吹沙走,根系裸露而死亡 。所以沙生植被的过樵过牧,是破坏沙漠天然生态的祸根 。
3. “一棵梭梭长成后,可以固沙10 m2,称‘沙漠卫士’ 。”
固沙不是靠一棵树,而是靠成片成林的沙生植被,形成整体防风屏障,不能简单地把梭梭描述成“沙漠卫士”,使人感觉这是一种误导 。
4. “额济纳旗年降水量30mm,年蒸发量1000mm以上 。”
这些数字很不准确 。这里我要指出的是沙漠中的沙生植被的自然生长,也是受年降雨量的影响的 。年降水量小于100mm的沙漠上,产生凝结水的数量就较少,因而天然生长的沙生植被就很少,比如新疆塔里木沙漠,内蒙巴丹吉林沙漠 。也就是说能产生较大的凝结水的地区还要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空气中的湿度 。夏季在空气相对湿度达到20-30%以上的沙区中,就可以产生较多的凝结水 。这与年雨量分布有关 。比如大于150-200mm的沙漠 。在绿洲边缘地区,由于水汽外溢,所以这里的沙漠上产生凝结水的条件就较好 。从上分析,我们在治沙的时候,应选择这样的沙区,才能保证治沙的成效 。
5. “下雨就像下黄金一样 。”
这是说在治沙地区下雨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梭梭种上后,下雨是保成活的生命之水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前面已经讲过,沙生植物是完全靠凝结水生存的 。下雨有没有作用?这要看雨的大小,如雨小(10mm以下),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太阳一晒就干了 。雨大了,当然能补给根系水分,但是在沙漠这样的干旱地区,一年能有多少好雨(如大于20mm)?几乎是远水不解近渴 。因此沙生植物的生长根本就不靠降水 。我看宁夏沙坡头治沙人写的文章就说他们种的沙生植物靠雨水生长 。感到惊奇,原来他们也根本不懂沙漠凝结水的存在 。
6. “植物根系是锁住水分的一个系统 。而且植物多的地方降水多,植物少的地方降水少,森林就是水库 。”
【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关于蚂蚁森林保护地报道有感】这里说的是植被和降水量的关系 。大家看过谷歌地图吧,图中绿色地带和黄色地带分明,比如西伯利亚是大面积的绿色地带,而其西南边,从北非-中东-中亚,一直到了中国新疆、西北甚至延伸到东北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可说是几万里的黄沙、荒漠、干旱之地 。这是地球上固有的干湿分布格局 。其原理请查书看看,这里不赘述 。这就说明上述命题的不准确性,或者说恰恰是相反的,也就是说降水的多寡才是决定因素 。不说世界,就说中国吧 。我国的降水分布格局主要决定于地处欧亚大陆东南及北纬中纬度地带这一特定地理位置,受西风带气流、东南季风及西南季风这些大的行星风系的控制 。同时也受地形地貌、距海远近、水汽来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降水量的多少,在特定地区、地点,基本上是固定的或固定在一个水平线上下变动 。其多年变化也有一定范围,这是很有科学性的 。比如北京的平均年降水量变动于600mm上下,兰州则变动于300mm上下 。几乎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干旱的地区始终是干旱的,湿润地区亦然,你不能想象广东的气候变得干燥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