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关于蚂蚁森林保护地报道有感( 三 )


简单说,植物的根系不能够锁住水分,更不成为一个系统 。恰恰相反是有了降雨(水分),才长出来植物 。更不能反过来说植物多的地方就降水多 。至于说森林就是水库,更是无稽之谈 。比如说,在我们水文科学中有一个命题“森林是增加径流,还是减少径流?”全世界水文界都在争论 。美国人搞了一个试验,找了两个相似的小流域(原都是林区),将一个流域的森林砍伐,作为对比 。经过几年的观测研究得出结论,砍伐后的流域年径流要大些,因此说森林有减少年径流的作用 。苏联人也在瓦尔达依地区试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 。我在多年的研究中也得出我的看法:在半干旱或在半湿润地区,森林有减少年径流的作用 。举个例子:祁连山北坡2600-3260m高程地区,生长有很好的冷杉森林,我对石羊河上游诸小流域进行过分析(见我的论文集),将北坡山区流域按高程分为三部分:2000-2600m, 2600-3250m,3250m以上 。分析年径流深的分布为:50mm, 150mm, 370mm.明显地说明森林的年径流深并不大,也就是说祁连山的水资源分布,高山区最大,森林带并不是人们说的山区水资源的“水库” 。我认为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耗水大户 。说它“涵养水源”,我看不确切 。首先“涵养”的概念不清,是增加还是减少?
另外,我对湿润区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大面积存在对应于高径流地区,而大量垦殖的地区,其径流深偏少 。原因是森林的生理耗水量有一个上限值,也就是说它的蒸发蒸腾是有一个相对稳定值 。而裸露比较多的土地上,腾发量的数值要大得多 。同样降水量条件下,其地表径流量就要减少 。
因此,在我们西北地区,认为多种树,就能改变当地的干旱气候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

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关于蚂蚁森林保护地报道有感

文章插图
三、对“蚂蚁森林”治沙事业的一些想法
1. 治沙事业,是一种保护生态或修复生态的社会公益事业,这里不说用外来水源改造沙漠为良田的内容 。因此他的目的就是将流动沙漠(丘)变为相对稳定的沙漠或沙地 。培植和恢复沙生植被的正常生态体系 。原有沙漠不再扩大化,甚至可变为具有美丽景观的准绿色的国土 。有的专家提出搞沙生产业,我看要因地制宜 。由其承载能力决定,否则将走向反面 。比如用沙柳造纸,过度利用将遭灭顶之灾 。沙区放牧,也要限制,即使沙生植被长好了,其生态也是脆弱的,载畜量是很低的 。如果说利用治沙事业去盈利,恐怕是缘木求鱼 。
2.重要建议: 兵马未动科技先行
治沙这个事业,我看首先要科技先行,先搞清楚沙生植物的生存之道,他们靠什么活着,水分的来源?明白地说,沙生植物是靠沙漠凝结水生存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清楚沙漠凝结水的生成机理、数量,及其时程变化 。搞一个科研课题,成立科研队伍,当然要请一流的专家来主持,也要有相应的科研仪器、设备 。在2-3年观测研究中,定能搞出一流的成果 。这是世界级的,因为全世界都没有专题搞沙漠凝结水这个项目 。不信吗?可以搜索一下 。
3. 利用这个平台,我还想提出搞另一个科研项目——我国西部地区铺砂田的研究 。
这是非常重要的科研命题 。我知道有许多科学家(教授)们都不懂铺砂田之所以能种瓜的原理,他们在所写的论文中净说外行话,而且影响甚广,误导大众,连一些记着们的报道中也因循这些说法 。
这里我提议:把“西北铺砂田”申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新疆坎儿井不是已经申请了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