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关于蚂蚁森林保护地报道有感

最近看到对“蚂蚁森林”治沙的报道,有感而发,以飨读者 。
一、关于治沙问题 。
国家几十年来在治沙问题上很有成效,比如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的治理 。见诸大量的报道,甚至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 。
治沙大概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靠自然的生态条件、恢复沙生植被,达到治沙的效果;一个是靠外援水资源(引水或打井灌溉),实现治沙并改造成良田 。榆林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和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据我所知,多数属于后者 。比如榆林地区(包括鄂尔多斯东南部,甚或西辽河上游一部分沙漠地区),这里年降水量300-400mm,由于它的下垫面条件的特殊性,因而流域的径流深比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五倍!如榆林地区河川径流的数量(用年泾流深来表征)可达100mm,而其南边黄土高原(陕北、陇东等地)只有20-30mm 。在毛乌素沙地中地下水埋深较浅,打井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看到视频上的画面,植树造林基本都是密植的,也就是绿树成林,远看是茂密的一篇绿色林带,或者已种上庄稼 。显然都是有灌溉保证的 。
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大部分也是引黄灌溉的 。有的说是引黄洪水,有的说是引封冻开河后的所谓凌汛洪水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不对 。因为在内蒙河套地区不论黄河上游洪水、或春季凌汛融水,水位涨幅都不大,不足以漫上高十几米或更高的沙地 。因此我认为还是靠电力提水是比较实际的 。甘肃沿黄电力提灌动辄几百米,最高的可达600m 。
下面说说靠自然生态条件治沙 。实质上就是靠沙漠凝结水来保证沙生植物的正常生长,达到由沙生植被保护沙漠稳定的一种天然就有的自然生态体系 。
关于沙漠凝结水的存在及其产生的机理,请参阅我的论文集(《陈满祥水文水资源论文集》及续集)以及之前发布的文章 。可以断定沙漠凝结水产生的数量在年降水量200mm以上地区,达到200-300mm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在150mm地区,也能产生可观的凝结水 。有这样的水分条件在自然环境下沙生植株的生长是没有问题的 。大量的自然沙漠景观证明了这一结论 。
在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西南部大片地段生长着非常好的沙篙植被,就是明证 。这里年降水量200多mm,在夏季远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景观 。虽然是沙地,但没有成片的沙丘,说明流沙完全被控制住了 。这就是沙漠的生态自然保护 。沙篙所以生长如此好,完全是靠凝结水 。它是一种草木多年生植物,分布是一株一株的,株距一般2m左右,绝无密集成片的,否则就会死亡 。另外鄂尔多斯偏东地区,沙梁上生长着一种沙柳,一般长势也非常好 。沙柳为柽柳属,多为枝条状,长的很长 。是一种很好的造纸原料,所以大量种植 。由于它的繁殖是串根型,所以不加限制生长往往过密,于是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什么原因呢?因为沙柳的水分供应也是靠凝结水的 。过密以后失去了裸露沙地,没有了产生凝结水的地面(靠太阳直晒),所以就失去水分供给来源 。农民们知道如何处理,就是大量砍伐,大概要砍去2/3的植株 。知道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沙漠中植树(沙生水灌木),一定要稀,留有足够空地 。

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关于蚂蚁森林保护地报道有感

文章插图
二、关于“蚂蚁森林”
我看到网上的文章中,有些说法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准确的 。谅我提出来以下错误的论述:
1. “种树要挖2米深的坑,而且要填土 。”
这显然不知道沙漠上的水分条件,也就是不知道沙漠上有凝结水存在 。事实是这样:不论在沙丘上,还是沙地上,在其下部20-60cm深处都有是湿沙层,表层是干的,60cm以下也是干的 。比如要种梭梭,只需把根埋入约40cm处就足够了,因为它就靠这里的湿沙生存 。为什么要挖2m深,这里全是干沙,怎么活?当然更不需要填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