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让学生不怕写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13)


我只好猜老师为什么打不及格 。第一篇 , 很可能是“小了一泡便”坏了事—— 老师肯定觉得“小便”这个事不能写 , 怎么能写“小了一泡便”?第二篇的短处 , 可能是老师认为不能说“看见三个孙中山” , 觉得这是“尊者” , 小学生当作“物”了 , 有点犯讳 。如果老师能注意到表达中的亮点 , 其实 , 小学生写“小了一泡便”等等是可以忽略的 。有小朋友写“我去屙粑粑了”—— 他不忌讳 , 他不觉得丢人 , 那是正常的事 。要是一天没屙粑粑 , 他可能会不舒服 , 要是今天一次小便都没有 , 家长会带他上医院 , 那才是让人害怕的 。他写自己的生活 , 正常的记忆 , 这有什么不对呢?老是觉得这个不能写 , 那个不能写 , 会造成学生怕写 。
学生会长大的 , 当年写这两篇写话的小朋友 , 今年应该有40岁了 。我经常想这件事 , 因为我是老师 。当年那个二年级的小学生 , 现在应该成家立业了吧 , 他可能也有个孩子正在学写作文吧 , 他是不是会教孩子:“小便”是不能写的;某某人 , 一定要说准确 , 千万别把人当成“东西” , 人不是符号……一代惊弓之鸟 , 仍会有恐惧 。还有一种可能 , 当年的小朋友现在当语文老师了 , 他回忆童年写作文的事情 , 可能非常感慨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视角去看 , 当年那位语文老师如果是40岁的话 , 现在已经70多岁了 , 他或许还认为自己一辈子教作文教得很好呢 , 可他不知道有个叫王栋生的人死死地记住了他批改的“不及格”的两篇写话 。
来自生活的素材 , 有些比较粗糙 , 不一定符合一些老师的评价标准 , 甚至不符合成年人的审美趣味 , 可是 , 这些素材是真实的生活 , 有生命活力 。现在的小学生 , 已经能说各种各样的大话、套话 , 能写倡议书了 , 能写演讲稿了 。有一年 , 我观摩一场小学生演讲比赛 , 看到一位老师在场地外辅导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 , 要朝前跨一步 , 手要向前一伸 。来 , 再来一遍!”小女生学了 , 姿势没做对 , 动作还不协调 , 往前跨时总是把手僵硬地伸出去 。轮到她上场演讲 , 到节骨眼上 , 小女生还是忘记了 。当她说完了以后 , 大概才想起“手要向前一伸” , 她愣了一下 , 补了一个“手伸向前方”的动作 , 场上有评委忍俊不禁 。—— 老师如果不辅导 , 也许她会按自己的习惯 , 自然地完成演讲 , 未必会那么尴尬 。应试作文往往也是这样 , 有些规定不合理 , 如果练习阶段就强行灌输 , 破坏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 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应试作文教学往往弄巧成拙 , 我们应当警惕 。
应试作文不是作文内容的全部 。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考试不能这样写” , 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 , 败坏了学生的想象力 。某市的“教育名区” , 一些老师要求小学生背作文 , 成了教学惯例 。当地老师告诉我:要学生背作文 , 不止是检查背 , 还要“默写” , 因为“会背不一定能把字写对” 。二三十篇作文 , 每个人都要背 , 以应付区里的“统测” 。“背作文” , 等于没教 , 不但没教 , 还害了学生 , 一大群老师“习非成是” , 真正误人子弟 。应试教育就是想方设法走捷径 , 缩短探索的过程 , 结果毁灭思维能力 。把整个思维过程缩短 , 只教小学生几种模式 , 鼓励他们去套 , 他们也就没有思维意识了 。没有思维 , 教师的教学也“归零” 。这些极端功利的寒酸伎俩 , 会毁了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