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狗不理的?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呢?( 二 )


狗不理包子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狗不理的?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呢?

文章插图
价格贵到离谱的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转型失败,上市失败,传统手艺又不坚守,做出的包子越来越难吃 。在急功近利下,狗不理早已经忘了初心,变得追逐名利,讲究利润,包子的价格连年翻番 。更让人无语的是,不知道狗不理哪来的自信,把包子卖出天价,它忘了,它就是一个小吃罢了,不是山珍海味,不是绫罗绸缎,不是珍稀物种 。狗不理不懂得细水长流,一味吃老本,拿消费者当傻子、冤大头,倚老卖老,德不配位,它不凉凉才怪呢!
狗不理包子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狗不理的?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呢?

文章插图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的没落,不是行情不好,不是顾客挑剔,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
而今的狗不理,味道差、价格贵,制作偷工减料,敷衍了事 。一个普通的鲜肉包,要价35元,问题是它同外面的2元1只包子没啥区别 。最普通的猪肉包,一(10只)笼要130元,连配菜一碟普通的花生米,也要58元,最贵的“吉品三鲜包”,一笼(8只)定价280元 。
狗不理包子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狗不理的?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呢?

文章插图
如此高价,包子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在狗不理,包子这种小吃变成了昂贵的奢侈品 。更让顾客气愤的是,狗不理不仅贵,服务也差,差评率高达60%,也就是说,在100位顾客中,至少有60位以上给了狗不理差评 。
狗不理的今天,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决策者抱着百年老店的招牌不放,置消费者于不顾,置市场于不顾,一意孤行,店大欺客,最终被市场抛弃是意料之中 。
天津的一家狗不理包子店
狗不理的初心就是做包子的,人人都能吃得起的包子,但它却和老百姓越走越远,最后完全脱离了老百姓,一屉包子动辄就一、二百元,普通群众哪能吃得起,只能敬而远之 。再说了,你包子再好也不过就是个包子而已,不是救命的药,老百姓又不是非得吃非不行 。
现在的狗不理,北京城已经找不到一家店了 。也就只有天津本部还保存着几家店,但门可罗雀,冷清得很,本地人几乎没人来吃,只能做外地游客的生意 。就连天津的出租车司机都对游客建议,不要吃狗不理包子 。如果硬要去吃,就是被宰,当冤大头 。百年老店狗不理,已经沦落为外地游客的体验店了 。
狗不理包子
其实,餐饮行业的成败无外乎三点——质量、服务和价格 。这3条,狗不理一条都不占,它把餐饮行业最忌讳的三个坑全踩了 。价格贵得离谱,服务差得没谱,包子难吃得一逼,不倒闭还等啥呢!
有网友吐槽,去狗不理吃包子,服务员才是大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算你叫了,人家就当做没听见一样,根本就不搭理你 。
狗不理包子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狗不理的?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呢?

文章插图
天津狗不理包子
同全聚德烤鸭、东阿阿胶、南京咸水鸭、符离集烧鸡一样,这些百年老店都仗着自己“年纪大”,倚老卖老,不把心思用在如何改良品质、优化服务、稳定价格上,而是一副肯老本、爱吃不吃的嘴脸,它认为顾客前来消费是理所当然的,不笑脸相迎、以礼相待,而是仗着百年老字号的招牌,对顾客不屑一顾,如此作派,焉能不被消费者冷落呢!
狗不理包子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狗不理的?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呢?

文章插图
狗不理包子获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更搞笑的是,狗不理跨界跨得一副神操作,它认为单纯地高价卖包子是不行的,路越走越窄,所以上市之后,狗不理先后卖过眼罩、面膜、咖啡等,如果说卖咖啡还算能说得过去,但卖面膜、眼罩等与包子八竿子打不着的商品,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对此,狗不理内部人士是这样解释的:“食品和健康是连在一起的……”这让人无语的逻辑,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