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横吹沧海月”,中有一人,衣袂飘飘,铁笛横在手,吹奏一首《沧海明月曲》,天地有我,天地都在我心中 。所以有,“纸袍包尽洞天春”,身着纸袍的那个人,胸中有丘壑,洞中春天都在他心中 。
一句,“铁笛横吹沧海月”,这是一个大气的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4. 《吴山雪霁·九天宫阙春风满》,陈允平宋代诗人陈允平,则借助于铁笛吹奏《雁落平沙曲》,表达的是诗人想要归隐的心情 。他在《吴山雪霁·九天宫阙春风满》中写到:
九天宫阙春风满,陆地楼台夜月寒 。
铁笛一声吹雁落,片云不到玉阑干 。

文章插图
铁笛一声吹雁落,片云不到玉阑干
“九天宫阙春风满,陆地楼台夜月寒”,因为吴山是刚刚雪后天晴,于是诗人想象“九天宫阙”,即天宫里,应该是已经春风满面了吧!但人间,我站在楼台上,依然是夜月生寒 。天上是多么的美好,想起东坡的那句,“我欲乘风归去”!
“铁笛一声吹雁落”,诗人手把铁笛,吹了一曲《雁落平沙》,《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但十分遗憾的是,“片云不到玉阑干”,没有一片白云来到我站立的玉阑干旁的 。“云”,多指白云,自由自在,是古代隐士的象征 。
一句,“铁笛一声吹雁落,片云不到玉阑干”,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 《题道士青山白云图·行到溪源尽》,张以宁明代诗人张以宁是向往隐居生活的,可能内心也神往修仙生活 。他的组诗,《题道士青山白云图》尽显了对道士生活,对修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其中,以《题道士青山白云图·行到溪源尽》最为豪放:
行到溪源尽,青山无俗氛 。
道人拈铁笛,吹起满川云 。
“行到溪源尽,青山无俗氛”,沿溪行舟,行到行到溪源尽,面前出现了一座青山,青山白云环绕,毫无俗氛 。一句,“行到溪源尽”,让人想起大诗人王维的那句,“行到水穷处”,王维向“佛”,诗人向“道”,却殊途同归 。
“道人拈铁笛,吹起满川云”,修道之人,拿出铁笛,无心吹奏一曲,引来满川白云,云卷云舒,宠辱不惊 。白云的自由自在,在诗词中,向来是归隐的象征,诗人向往“拈铁笛”的不羁,更是向往“满川云”的自由!
一句,“道人拈铁笛,吹起满川云”,尽显诗人对隐居,对修仙的无限向往!
6. 《愚诗禅·满湖飞雪搅长空》,王谌在传统文化中,雪是纯洁的象征,是品格的象征 。而渔父,则是隐士的象征 。大雪中的渔父,象征了当事人的品格和归隐之心 。南朝诗人王谌的这首《愚诗禅·满湖飞雪搅长空》,象征意味浓: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 。
蓑笠具,画图同,铁笛声长曲未终 。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满湖的飞雪,搅乱长空,好一副壮美的风景 。诗人急忙呼唤晚辈,帮他穿上短篷,这大好的风光,怎么能够错过!
“蓑笠具,画图同”,穿上蓑衣,戴上斗笠,立在风雪中,这才跟画图中的风景一致了 。但这还不够,诗人还有,“铁笛声长曲未终”,取出铁笛,长歌一曲,笛声久久回响 。
一句,“铁笛声长曲未终”,尽显诗人的豪情!
7. 《元夕邀客赏灯兼听筝笛二乐》,李开先一个人,如果他的标志性装备是铁笛,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浪迹天涯的游子 。如果他吹奏一曲《梅花落》,或者一曲《出塞曲》,那么他一定是在思乡了 。明代诗人李开先在《元夕邀客赏灯兼听筝笛二乐》中写到:
- 看看诗词中的不同露宿感受 有关野外露营的诗句有哪些
- 多彩云南为何叫“云南”?关于云南名称的由来
- 到了文莱才知道的一些事情 关于文莱国家简介
- 描写藕花的古诗名句有哪些?十二首让人叫绝的藕花诗词
- 关于秋天的古诗有哪些?唐诗、宋词和元曲各九首品阅
- 十二首诗僧的诗,诗中有美景 诗僧的诗词有哪些
- 风水传承 风水传承地方在哪
- 关于老师的诗歌
- 关于感恩手抄报内容 关于感恩的手抄报内容
- 五首短小唯美诗词:说尽中年沧桑人生无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