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唐时宫廷酒 , 今日剑南春 。剑南春作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 , 曾经与茅台、五粮液齐名 , 并称为“茅五剑” 。
时至今日 , 剑南春的风光虽已不再 , 但它依旧是不少人心中名副其实的“名酒第三” 。
在老酒市场上 , 剑南春酒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尤其是20世纪50到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剑南春酒是老酒收藏的首选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20世纪50--60年代
1951年5月 , 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 , “朱天益”、“积玉鑫”、“裕川通”、“天成祥”等老牌酒坊纳入国营范围 , 并整合成立了“四川绵竹县地方国营酒厂”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剑南春50年代产品
1958年 , “剑南春”酒诞生 , 之前叫做绵竹大曲 。50年代的剑南春 , 包装艺术气息浓厚 。
60年代绵竹大曲
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主要为剑南春、绵竹大曲、双沙酲色 。
60年代“绵竹牌”剑南春
60年代“绵竹牌”双沙酲色酒
早期 , 剑南春采用“绵竹牌”注册商标 , 红色酒标以及圆玻璃瓶型 , 封口主要有木塞、塑盖及压盖三种类型 , 该类型红标剑南春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市场上逐渐消失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20世纪7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 , 剑南春开始出口 , 分为国内销售款和外销款 。国内销售款包装变动较大 , 有黄标剑南春、红标剑南春、木塞红标剑南春等多款包装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1972年红标塑盖剑南春
20世纪70年代初 , 内销剑南春使用“绵竹牌”商标 , 图案上竹叶拥簇 , 绿意融融 , 配以红黄相间的酒标颜色显得相得益彰 , 采用塑盖、压盖两种封口方式 。该时期的红标剑南春存在时间不长 , 于20世纪80年代便在市场销声匿迹 , 因此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
“绵竹牌”黄标剑南春
1974年 , 剑南春开始出口 , 外销酒通常为“莲花”瓶型 , 形似含苞待放的莲花 。商标除了“绵竹牌”外 , 还有“长江大桥牌” , 该商标借用自“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 与五粮液的“长江大桥牌”均为同一个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70年代末长江大桥牌剑南春
20世纪70年代的长江大桥牌剑南春市场上较为少见 , 该时期瓶型较20世纪80年代瓶型显得更为粗犷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1976年红标压盖剑南春
1979年 , 剑南春酒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称号 , 因此1979年前瓶颈标为“注册商标” , 1979年以后瓶颈标为“中国名酒” 。
目前市面上 , 最具收藏价值和性价比的应该是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期 , 莲花瓶 , 长江大桥牌剑南春 。

不同年代的剑南春酒,都有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20世纪80年代
1983年 , 剑南春由“绵竹牌”改为“剑南春牌”注册商标 , 商标图案为剑南春三字拼音字母首位 , JNC , 绵竹大曲继续生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