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新谈风水 张重为的风水水平如何( 二 )


我们的目的之三是想梳理全省古塔保护工作、掌握全省古塔概况 。文物调查、研究是文物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基础性工作 。甘肃古塔的调查、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2~1943年谢稚柳、石璋如、向达等先生先后对敦煌莫高窟天王堂、岷州庙北凉残石塔做过调查与研究 。新中国成立之初,史岩先生在酒泉文殊山考察过酒泉城西南石佛寺湾寺院遗址出土的北凉、北魏石造像塔;梁思成先生曾经利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古塔图像资料对中国古塔进行了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按照国家的部署先后于1956~1962年、1986~1989年、2007~2011年组织开展了三次文物普查,大量古塔在普查中被发现、记录,并陆续由各级人民政府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包含有古塔、塔龛、塔址的莫高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拉卜楞寺、水帘洞石窟、马蹄寺石窟群、张掖大佛寺、武威白塔寺以及原本是武威西夏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的附属碑刻“西夏碑”先后于1961年、1982年、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凝寿寺塔、圆通寺塔、圣容寺塔、东华池塔和湘乐砖塔、延恩寺塔分别于2001年、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白塔山白塔、白衣寺塔、环县塔、宁县塔儿庄砖塔、合水塔儿湾石塔、华池双塔寺石造像塔、西峰肖金塔、崆峒山凌空塔、华亭盘龙寺石塔、敦煌白马塔、金塔塔院寺金塔、永昌北海子塔、武威罗什寺塔、莲花山塔、民勤镇国塔、徽县栗川砖塔、岷县山咀庄白塔、张掖吉祥寺塔等古塔,以及包含古塔、塔龛或塔址的永昌花大门石刻、张掖万寿寺、安西千佛洞、庄浪陈家洞、天祝东大寺、天堂寺先后于1961年、1981年、1993年、2003年、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陇西文峰塔、甘谷李家沟土塔、安西常乐舍利塔、长沙岭土塔、武威大慈寺土塔、崆峒山普通塔、灵峰塔、灵秘塔、隐相塔、怀睿和尚塔、道成禅师塔、映雪山人塔、华亭唐塔遗址、张掖党寨镇风寺土塔、海家寨土塔、玉门天津卫塔、红山寺白塔、民乐永固塔、姚寨砖塔、山寨砖塔、张连庄子孙塔、吕庄土塔、柳古八宝文塔、白银剪金山刘道塔等一大批古塔于1981~1989年间先后被公布为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塔均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 。
我们参加了第二、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一方面深为甘肃拥有丰厚的文物资源而自豪,也为甘肃文物的魅力所吸引,另一方面深感研究、保护、宣传甘肃文物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神圣的使命 。在1986~1990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产生了把普查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分门别类地编辑成书,让社会公众了解它们,为保护与利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想法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更坚定了这一想法 。为此,首选了古塔类作为尝试 。
我们的初衷是要编辑名为《甘肃古塔》的图册,但是在收集了大部分古塔资料后,发现要编好这本图册,向社会各界说明甘肃古塔概况并非易事,因为截至目前尚未有人对甘肃古塔进行过系统而全面地整理与研究,需要开展梳理、分类、分期等工作 。于是,我们就自觉地走上了研究初途 。当完成这些工作后,再看书稿,觉得还是称为《甘肃古塔研究》为妥 。需要特别申明的是,这本书仅仅是我们研究工作的开端 。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较系统地梳理了甘肃古塔的发展脉络,说明了甘肃古塔概况,为有意于甘肃古塔研究者、爱好者提供较翔实的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甘肃古塔概论》,主要探讨甘肃古塔的现存状况、发展脉络、功用价值,即相当于总结性的大纲,是了解或入门甘肃古塔的钥匙 。第二部分为甘肃古塔基本资料,分六个单元,以时代为序收录、编排了除甘南藏族自治州外的各市州共165处古塔,其中第一单元列十六国时期古塔址7处,第二单元列北朝时期古塔址18处,第三单元列隋唐时期古塔与塔址14处,第四单元列五代宋元时期古塔与塔址43处,第五单元列明清至民国时期古塔与塔址68处,第六单元列明清至民国时期非佛教古塔与塔址15处 。这些资料是我们研究的基本材料,对他人或有借鉴 。第三部分是附录,由于甘南藏区佛塔的调查不够深入,暂附录已知修葺或重建的较有代表性佛教寺院与塔80余处,以供参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